3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性“左心耳封堵论坛”上,奥盛集团旗下上海普实医疗器械公司自主研发的LACbes左心耳封堵器“技惊四座”。此项产品疗效良好,彻底打破了左心耳封堵器由进口产品主导的局面。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表示,奥盛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努力摘取更多高端医疗器械皇冠上的“明珠”,造福广大国内患者。据悉,普实公司有一批高精尖介入医疗器械将陆续推向临床应用。

民营企业奥盛集团致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LMLPHP

图说: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受访者供图

打破进口产品垄断

医学研究显示:房颤是引起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患者5年中风的发生率高达20%。中风后一年死亡率达30%,5年内三分之一患者会复发。中国现有房颤患者1300万人左右,脑卒中幸存患者750万人左右,每年新发病人约250万人。近十年来,中国人死因排名第一的就是脑卒中。因此,封堵左心耳,隔绝血栓生成的源头,达到预防房颤患者的脑卒中目的,其临床价值十分重要。预估左心耳封堵器每年约有1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市场需求。

LACbes左心耳封堵器突破了进口产品在术中不能多次回收调整角度的弊端,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残余分流发生率,在目前临床应用中,每年保持100%的增长,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打破了国内市场由进口产品主导的局面。

除了左心耳封堵器外,普实医疗器械公司还拥有近20项专利,一系列创新介入医疗器械,正处于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其中包括:经皮二尖瓣修复系统、房间隔穿刺系统,以及脑动脉瘤支架和脑动脉瘤封堵器等。这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介入医疗器械,今后将陆续推向临床应用,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

对于创新,汤亮始终抱着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近乎痴迷。他经常引用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的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此来勉励奥盛集团的科创团队。

“从本质上讲,创新就是一种思维的‘洗澡’。”汤亮认为,一个人或一家企业,一天“洗澡”,十分容易,天天“洗澡”,很难做到。“所以对于我们搞实体经济的人来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特别有警示意义。你首先要敢于奇思妙想,然后是大胆地去尝试,关键是不要怕失败,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如果哪一天你不想‘洗澡’了,那就是落后的开始。”

民营企业奥盛集团致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LMLPHP

图说:汤亮(右二)在生产第一线与科技人员共同研究新产品。

这样的创新思维,深刻影响着奥盛集团的发展。汤亮说:“既然选择创业,那就必须永远走在创新的路上!”历经20多年的砥砺奋斗,今天的奥盛集团,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一树四翼”高科技产业板块的先进制造集团,拥有员工1300余人,业务遍布全国乃至全球。

产业联动优势凸显

在奥盛的“一树四翼”的产业板块中,“一树”是上海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下辖6个科技实验室及一个联合研究院,具备较强的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能力,为奥盛集团的“四翼”提供强有力的前沿技术支持。“四翼”是新技术转化后,延伸出来的4个高科技产业板块,涵盖全球桥梁缆索制造、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制造、航空动力精密制造、超导科技研发制造等。

不难看出,“一树”和“四翼”都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一树”在基础市场,“四翼”在终端市场,它们互成犄角之势。正是基于科创驱动,奥盛集团的产业联动优势日益凸显,从整体上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主业布局。

奥盛集团的科技创新,从本质上说,就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其思路就是“四个新”: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市场。从大桥缆索“跨界”到“介入医疗器械”,又涉足航空动力精密制造,再布局未来科技的创新应用,加快超导电缆的研发制造……这些年来,奥盛集团的步子会不会迈得太大?

汤亮解释道,表面看来,这的确是四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但是从产品属性和工艺来讲,都是依托于奥盛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从产业发展理念来讲,这四个行业其实都贯彻了同一个“连接”理念:大桥缆索是“连接”陆上两地的距离,介入医疗器械是“连接”人体内外的距离,航空动力精密制造是“连接”地空之间的距离,超导电缆是“连接”电力能源用户之间的距离。

汤亮坚信,成功的“连接”,就是新时代的创新,就能催生出新的生产力和新的效率。

03-28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