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东方IC
潘高峰/文
周末在家叫外卖。接过餐后突发奇想地叫住步履匆匆的小哥。“知道五一以后骑车不能接电话了吗?”小哥一呆,半天才弄明白在说啥,一边质疑一边摇头离开,“不可能,除非不让干活了。”
今年2月26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其中不少条款被人视为“史上最严”。比如,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坐人员应当佩戴头盔;非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必须减速行驶,遇行人横过道路时,应当停车、避让;驾驶非机动车时不得实施以手持方式拨打接听电话、浏览电子设备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不得长时间多次鸣笛等等。
《条例》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距今也不过1个月左右时间。这些天街头观察,发现骑车打电话的现象十分普遍,尤以快递、外卖行业骑手为“重灾区”。与一些外卖小哥聊了一下,他们中大多数人尚未关注到这些条款,但普遍觉得如果真这样管就太严了,对普通人可能影响不大,最受影响的就是他们这些依靠手机接单、导航路线、关注订单情况的人。
“看手机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不可能看一次手机找一个地方停车,肯定会影响送餐效率。”一位外卖小哥坦言,送餐慢就意味着钱少,还有可能因为超时被投诉、处罚,就算用蓝牙接电话,还是得刷手机、看手机。“今后肯定会躲着警察,如果真被罚了,也只能认了。不是也不让闯红灯吗,你看没警察的时候,有几个不闯的?”
据交警介绍,骑车看手机容易分神,即使看到危险存在,大脑仍不能高度警觉,不能对危害做出有效的停止或者规避动作。可能有些骑手误认为自己车速不快,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但大多数骑手骑车看手机时,往往都是单手骑行,势必影响车身的平衡,极易引发事故。据报道,上海交通事故中超过50%与非机动车有关。
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上海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就超过千万辆。这些年,上海交通秩序有了很大改善,但非机动车乱骑行的现象还是十分普遍。一些快递外卖骑手,为了赶时间无视交通法规,闯红灯、逆向行驶、在人行道上骑行……这种状态下,新增禁止打手机等规定,会不会成为一纸空文?礼让行人会不会被视为奢谈?对此,不少交警业内人士也坦承:新规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正是因为难,才要花更大力气、用更坚定决心去治理。近年来,上海在探索城市治理上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开展交通大整治,禁燃烟花爆竹,推行垃圾分类……每一次都很难,但每一次都很有“腔调”,在全国做出了表率。上海管好机动车之后,非机动车管理已经成为制约城市交通秩序和通行效率的瓶颈,啃下这个“硬骨头”,不仅是为了安全有序通畅,也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条例》出台就是一个信号。
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法规是刚性的,其生命在于执行。最严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如何落实?除了做好宣传,让新规深入人心,也要靠严格执法加以推进。“要像管理机动车一样管理非机动车!”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此次《条例》对各种非机动车违法都规定了具体的罚则,比如,在人员密集场所室内区域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的,最高可以处五万元罚款,体现出治理的决心和力度。
当然,处罚绝不是目的,非机动车的治理,也绝不是警察一家的事。凡事抓主要矛盾,这次《条例》对快递外卖行业提出了悬挂专用号牌的要求,同时规定企业应要根据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配送时间、路线,可以说是全链条规划了非机动车违法大户们从源头治理到执法管理的整个框架。面对最严《条例》,上海的企业有责任、也有能力在这一框架内,对自己的业务模式和流程进行一次更新乃至重塑,让骑手们口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新规的实施,不会成为骑手们的生存危机,而是更安全、更守法的契机和转机。
上海一直是一座讲规则、守规矩的城市。希望全体市民再一次动员起来,为这座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