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在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第一次出现了一名站在台边全程进行手语直播的手语翻译,之后,更成为系列发布会的“标配”。这是手语翻译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的首次亮相,也是对广大听力残疾人殷切期盼的一次快速响应。“十三五”期间,便利上海各类残疾人无障碍获取各类政策、信息和生活服务的信息环境越来越完善,助残扶残的氛围也更加浓厚。同时,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五个一”文化服务走进上海广大残疾人家庭,社区无障碍电影放映点覆盖率达100%,逾六成残疾人广泛参与文体活动,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平等,共享,参与”文体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上海市残疾人文体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逾六成残疾人广泛参与文体活动-LMLPHP

图说:“爱在上海”残健融合运动会融合电竞赛于2020年举办。朱德春 摄

文化服务进基层、进家庭

生活在上海这样一座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大都市,广大残疾人群体对文化生活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追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残疾人工作秉承“以残疾人为中心”的理念,守好底线民生,扩大基本民生,提升质量民生,让全体残疾人获得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更加出彩的人生,这其中,文化服务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功能。

过去五年中,上海市残联在全市广泛开展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即帮助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每年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据统计,通过开展残疾人读书活动、推广无障碍电影、配送盲人有声读物上门等活动,“五个一”项目指标在上海基层残疾人工作中已全部实现。而且,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特别是疫情防控的要求,近两年来,各类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不断丰富、创新,更紧扣时代主旋律,展示残疾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社会正能量,引领全市残疾人爱国爱党,汲取精神动力。

就拿读书来说,上海市残联与上海图书馆联合成立残疾人读书指导委员会,并为上海市近800名注册的盲人读者及其他残障人士开通借阅邮寄业务。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开通后,通过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平台,残疾人士不仅能借阅电子书全文有声化阅读服务,享受网站无障碍浏览辅助工具,还能足不出户享受图书馆品牌项目《上图讲座》的服务。目前,全市已有数十个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2019年和2020年,上海市残疾人读书指导委员会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开展阅读推广人大赛、票选书单等各类既有覆盖面又有创新性的读书活动,并通过各种途径展示成果。大家纷纷为残疾人“全民阅读”的风采点赞。

残疾人文体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上海残疾人参与了许多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文体活动,展现出良好风貌。

上海市残疾人文体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逾六成残疾人广泛参与文体活动-LMLPHP

图说:2019年上海选手参加全国残运会盲人足球项目比赛。朱德春 摄

2019年,在第十届全国残运会暨第七届全国特奥运会竞技项目比赛中,上海代表团在金牌榜和奖牌榜双双位列第8名。同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爱在上海”残健融合运动会正式创办,两年来,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从户外的城市定向赛到室内的电竞赛,各种活动不仅吸引上万人次残疾人和志愿者共同参与,还吸引了数十万人次的观众线上观看。大家为残疾人的自强不息和积极乐观竖大拇指。

上海市残疾人文体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逾六成残疾人广泛参与文体活动-LMLPHP

图说:残疾儿童走上舞台展现艺术才华。静安区残联供图

无论是在上海市残疾人艺术团汇报演出、“飞鸟杯”身障人士朗读者诗歌大赛暨全国邀请赛中,还是在奥地利、匈牙利等异国舞台,上海的残疾人艺术爱好者们都展示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被全国媒体广泛报道。如今,全市16个区都有各具特色的艺术团队。轮椅舞蹈、聋人时装表演、拐杖乐队等新颖的表演,感动了全社会。

在残疾人开展文化活动获得心灵滋养的同时,他们让全社会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不断进取的昂扬状态。在他们的感染下,不少人积极加入到助残扶残的队伍中,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如今,上海残疾人无障碍观影活动得到不断发展完善,越来越多商业影院和社区活动中心加入到无障碍电影放映队伍中。在疫情发生前,全市20余家商业影院定期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已成常态,每年放映210余场无障碍电影,惠及全市2万多人次残疾人,为残疾人平等共享社会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阳光院线”社区无障碍电影放映活动稳步推进,实现上海市区街镇全覆盖。这其中,由上海市残联和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共同发起成立的无障碍电影志愿者解说团队已壮大到300余人规模,为盲人提供了1200多场无障碍电影解说服务,服务人次逾12万,2019年光荣获评“全国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建成一批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在中国残联的倡导下,“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残联系统结合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发展,指导各区残联扶持建立了一批能够吸纳较多残疾人从业、具有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嘉定区“阳光工坊”、崇明区“木棉花开”手工社、艺助行公益促进中心、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电影发展中心、杨浦区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已经落地开花。其中,嘉定区“阳光工坊”和崇明区“木棉花开”手工社两家机构还成功入选首批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据了解,崇明区“木棉花开”手工社,以教育培训形式,支持残疾人参与传统手工技艺复兴,持续提供100-300个灵活就业岗位。嘉定区“阳光工坊”已累计培训机构全日制学员78人,辐射培训学员218名。为了让残疾人的非遗作品更好走进市场,“阳光工坊”聘请非遗传承人,并与上海工艺美院和相关企业合作,不断创新作品,使得草编包在进入上海城市超市线下和京东商城线上销售的同时,还跻身国际展览会,获得境外订单,并通过开展精品慈善拍卖活动,共计募得善款30余万元,让非遗成为残疾人文创就业的新舞台。

残疾人文化创意就业基地创建,为基层残疾人创造了文化培训、文化创业就业和文化活动的机会,扩大了基层残疾人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率。“十四五”期间,残疾人文创基地将在全市进一步推广,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文化就业。

03-23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