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乍浦路、云南路、黄河路美食街,对那里的酒店,许多人往往能说出一二道道,这既有亲临一线的“实战”经验,也有不少听来的八卦。可一旦说起五六十年代及旧上海,说起那时知名的老酒店和有关的轶事,知晓的人或许就不多了。
以淮海路为例,亲身体验过老松顺、茅万茂、绿野、大同、燕京楼等等名动一时的特色,如今这样的人恐怕已所剩不多。当年,淮海中路的酒店相当密集,挡住喜好独酌和对饮的老酒客视线的酒店叫茅万茂。按曾长期住在酒店对马路的知名作家马尚龙老师的说法,它是:“吃老酒的店,名气老响老响。”茅万茂是桃源坊的街面房,与我居住的乐安坊仅一墙之隔,当年,几位交往甚密的小学同学住在桃源坊,必然会无数次经过那里。这酒店双开间,进门右面是熟小菜玻璃房,透过玻璃,看得见用大小碟子装的各式熟菜,其中有猪头肉、发芽豆、百叶结、兰花豆腐干等。店堂里摆放的是八仙桌,左面是曲尺形柜台,供应各种老酒、烧酒。被上海人称作老酒的黄酒,是从老酒甏里打出来的。此店只喝酒、只吃冷盆,无热炒,也无饭可吃。这里老酒烫着吃,还用锡壶保温。对我们这样的小鬼头来说,进去喝酒是不可能的,但长期路过香飘十里的茅万茂,已足以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不过,印象最深的是,秋天来临,酒店门口会出现一排铁丝笼,笼内是来自阳澄湖“鲜龙活跳”的清水大闸蟹,店小二还会在酒店门口,用上海话抑扬顿挫、有腔有调地吆喝几声:“清水大闸蟹口强是口强得来。”夏天深夜,会有在茅万茂喝醉酒的人,“跑错”家门,到我们乐安坊来狂敲后门、狂喊开门,引得整个弄堂激动起来。
时过境迁,茅万茂已成历史,但在许多老上海、老酒客眼中,它仍然好算淮海路老式酒店的代表,名气与早年的绍兴咸亨酒店有得一拼。然而,据上一辈老酒客回忆,旧上海名声最大的老酒店则是王恒豫和王宝和。前者位于南市董家渡路,店堂老式,货真价实,吃客盈门,其名重一时,成为彼时酒店业中的老大哥。而盘桓至今的王宝和,自酿太雕、花雕、善酿、加饭等,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声名显赫。除此之外,王裕和、永济美、同宝泰、言茂源、马上候、丰豫泰、章豫泰等,也比较著名。有意思的是,这些老酒店都以颇有文采的三字命名,这不仅与酒店老板的姓名有关,也与吉祥和传承、与当年“节奏感”合拍有关,这样叫得响。
在旧上海的书场中,曾流行过一段《洋场食谱开篇》,用韵语把当时上海著名酒馆和特色概括得十分贴切,其中有这样几句:“食馆谈完谈酒馆,宝和、三镒、老东明。全泰昌开后开同茂,言茂源专沽好绍兴。同宝泰花雕滋味厚,开坛香溢十年陈……花天酒地银钱易,可知耕种乡民咬菜根。”这段开篇从老酒店的兴盛,说到乡民的艰辛,可谓说出了无酒不欢、无酒不成事背后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