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一道“睡眠令”,让中小学生睡眠的话题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精确”提出: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以此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民快评|睡眠不足谁之过?-LMLPHP

图片来源:东方IC

我国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情况确实严重,一份权威调查曾显示,有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睡眠时长不达标。其实,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就曾印发过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通知。然而,时隔3年,“睡眠令”再出,不得不让人疑惑,当初的规定究竟落实情况几何?这不,新规有了新的举措,要求多方共同配合,以期保证“睡眠令”的真正落地,比如,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时20分,中学一般不早于8时;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时;游戏运营商“确保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等。

然而,规定一出,家长们纷纷直呼“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上海市推行“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高年级的作业不超过半小时”已有近10年,但课后“加码”的情况并不少见,总担心“孩子被甩在背后”的家长们,在课后培训机构间“赶场”,又拿着超纲题给孩子“加餐”……

但是,睡眠不足,也不能全为家长之过。家长的“学业焦虑”,有群体跟风的因,也有社会评价体系仍不完善,用人机制较为单一的果。在我看来,睡眠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单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减负增效的教育工作不能松懈,另一方面,也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整条生态链来修复,扭转“高考独木桥”的惯性思维,更要减少让社会浮躁的“造富神话”“成功学”的鼓吹。

让更多孩子安心睡觉,任重而道远。

马丹/文

04-06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