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的活动中,与同是云南知青的毛祖蓉相识的。此后多年接触,她艰难困苦的人生之路和雅静高洁的为人品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现在,又读见她的散文集《情满青山》,感到这既是她以平实深情、细致入微、丰富多彩的文字,篇篇相连、逐章缀就的个人传记,也可看作是一代人从激情浪漫到冷静思考、从幼稚单纯到独立成熟、从学识浅薄到学养充实、从艰辛苦难到温暖幸福的回望之路。让我最受感动的,是作者为了祖国第二个橡胶基地的建设,与战友们一起,栉风沐雨、战天斗地的奉献精神,“11日晚战斗到十二点,火把烧红了半边天。”“苦吃尽,汗流干!”这种为了祖国强盛、人民幸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从南疆到浦江,情感像花儿绽放-LMLPHP

本文作者修晓林(右)与毛祖蓉在叶辛高桥书房留影

即使在物资极端贫乏、劳作分外困顿、精神遭受折磨的生存环境中,她也没有对生活丧失信心,没有对理想失去追求,没有停止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书中有作者写于1970年代初的珍贵家信:“挖好的苗圃地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构成了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油画啊!”“妈妈可能望着月亮又是一夜没睡好吧?”“人的一生如果是吃吃喝喝玩耍虚度,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我边读边想:与千千万万青年人一样,毛祖蓉为何能够在特殊年代的艰难中,忍受生活的不公与重负,勇于面对现实,在广阔天地磨练铸造出一颗乐观坚强的心灵?那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着对于美好事物的观察体味,有着对于亲人亲情乡愁的眷恋,有着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向往和汲取之心,有着久久盼之、朝思暮想的美好梦境,如此,坎坷曲折就是暂时的,再多困难也是可以战胜的,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黎明的曙光和胜利的喜悦!

作者的人生经历可说镜像着时代进步发展。从云南边疆回城后,毛祖蓉毫不停歇,苦读成才,长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她的退休生活精彩纷呈。国内外旅游,会友叙聊,撰文写书,唱歌跳舞……否极泰来,先苦后甜,我总觉得,现在的她应该心满意足了,但又总是一次次感到,在她的心底深处,似乎有着更深的情感与期待,既有度尽劫波之后的无比欣慰,也有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新一轮的纠结缠斗,这是一种长期清醒与短暂茫然的混杂交织,也是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内心冲动和生命激情。

她的网名是“笑容”。她少小离家,从上海远赴云南,千磨万击,又从南疆回到浦江,坚韧奋斗,笑迎收获,坚强和乐观是她心灵的一贯底色,我们都赞赏她一路走来的不容易,祝贺她用心灵的笔触,创作出版了这本内含共和国同龄人人文精神和研究价值的《情满青山》。

04-09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