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成事·曾国藩之破局-LMLPHP

曾国藩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但他在奋斗路上,一点捷径或者说大神招法都不使,而是用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用且都会用的“笨办法”,靠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能力改变了世界。

比如,写日记就是曾国藩的笨办法之一。写日记不难,几乎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难的是坚持不懈。曾国藩六十二岁时已经功成名就,但依然在日记中自省自责,和他三十岁立志做圣人的时候一模一样。这是对“几十年如一日”这句话最深刻的写照。因为写日记,曾国藩用三十天就戒掉了烟瘾,可他继续用三十年戒掉了那些更难戒掉的人性深处的毛病。可以说,曾国藩用日记践行了一生,他以自己为样本证明,一个普通人如果真心实意地进行自我完善,他可以成为“超人”,因为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自己所不知的。

曾国藩的一生如此丰富,涉及到一个人对自我的塑造程度,涉及到各种力量之间的博弈,涉及到人性的复杂……所以,在研读曾国藩这个人物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把曾国藩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碎片化的“故事”;看成一个优秀的人不断自我完善的“系统”,而不只是有道理的“鸡汤”;将曾国藩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关键节点”,用手术刀般的方式尽可能找到足够多的细节,进行拆解、放大、重组,进而得到一个有结构、有指向性的,我们个人化的“曾国藩”,而不仅仅是历史上的曾国藩。

换句话说,我希望通过阅读《曾国藩传》,看清他人生动力的方向,找到他做事的要素,理解他成事的底层逻辑,进而把曾国藩的人生系统嵌入到我的“人生”中,构建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系统,这才是真正向曾国藩学习。

“系统”是一个现代词汇,但“系统”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从古至今,有智慧的人都懂得系统之妙,只不过他们用的是另一个词——局。所谓看清系统,就是一种破局的智慧。曾国藩能把一个腐朽至极的清王朝的寿命延长五十年,就是因为他运用了“破局”的智慧。

我们常觉得自己挺苦、挺难,但如果读了《曾国藩传》,可能会觉得自己没那么难。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没办法破局。我们常常想走捷径,这是最要命的地方。曾国藩做事从来不取“巧”,而是按照一个很“笨”的规则坚持下去。可以说曾国藩对普通人可借鉴之处非常大。

如果只用一个词总结曾国藩的特点,很多人会说是“反思”。没错,曾国藩一生的智慧和功绩,都来自他强大的反思能力。但我觉得“反思”这个词还是太抽象,不够落地。在读了几遍《曾国藩传》之后,有一次,我的脑子中蹦出了一个词——算法。算法指的是有一定之规,可复制的、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也就是定下一套预先设定的程序,然后遵照执行。

普通人做事是见招拆招,事倍功半;高手做事,是以不变应万变,事半功倍。当我用算法这个词重读这本书时,忽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曾国藩的日课是算法;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也是算法……曾国藩正是用他“算法”的“确定性”对冲了人生中数不清的“不确定性”,最终实现了他立功、立德、立言的目标。

人生“破局”的关键不是靠走捷径和某一个招数。人生就像一张考卷,上面有各种题目,只会做一道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的是一套做题的“通解”。这个“通解”就是“算法”。在创立湘军的时候,曾国藩前后两次出山,很多人说曾国藩变了。其实他没变,是他的算法迭代了,他从一个“做事”的人,进化为一个“成事”的人,这是儒家更高的人生境界——内圣外王。曾国藩的前半生,是“做事”的人,他觉得自己很“牛”;曾国藩的后半生是“成事”的人,他知道成事的关键不在于自己有多牛,而取决于有多少人在帮你。水至清则无鱼。但曾国藩不仅要做一个道德上的君子,他还要调动一切能帮助他的力量,做一个能“成事”的君子。

所以,理解一个人生存的逻辑,比具体的成功故事,往往更重要。

如果,把我们放在一个平庸的时代;如果,把我们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就注定没有价值呢?这是多少我辈普通人内心的呐喊?对不起,曾国藩把这些妄念都给破了!

04-11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