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姜燕)北京著名的文物古迹雍和宫万福阁需要修缮,修缮方搭起脚手架,围上防尘网,工期为3月底到6月中旬,而这一时期正是北京雨燕筑巢繁殖的季节,北京大量的古建恰好是它们最喜爱的筑巢繁殖和栖息地,北京的护鸟志愿者发现这一情况后,迅速与雍和宫、园林局和修缮方接洽,得到三方积极回应。

“让侯鸟飞”北京项目负责人谷轩说,4月3日,他的朋友路过雍和宫时,看到那里搭起脚手架,正在修缮古建。因为知道北京雨燕爱在古建上筑巢,他当即将这一消息告知谷轩。谷轩在现场观测后发现,傍晚7时左右,刚到北京的雨燕会低飞集群盘旋于万福阁和前院建筑周围。据了解,万福阁二层以上的房檐有木椽结构和孔隙地方恰是雨燕适宜的巢址场所。

古建修缮挡住北京雨燕筑巢路 多家单位携手共护-LMLPHP

图说:北京雨燕正低空掠过正在修缮的万福阁。谷轩供图

4月3日前后,北京雨燕尚未抵达。但谷轩自小生活在北京,知道北京雨燕是北京的标志性物种,一代老北京人的记忆里,总有这样的独特景观:每年4月到7月,雨燕常在天坛、颐和园、雍和宫和箭楼等古建周围漫天飞舞,尽显古都韵味。近年他做候鸟保护,对这方面的信息更是了如指掌。

发现问题后,谷轩迅速联系了雍和宫管理处和北京市东城区园林局,得到积极回应。4月12日,万福阁修缮方、东城区园林局和谷轩及其他护鸟志愿者共同在雍和宫现场走访,并商议保护对策,其时已有少量北京雨燕出现。

4月14日,雍和宫管理处、北京市文物局、北京雨燕监测项目工作人员和万福阁修缮工程等多家单位济济一堂,共商保护对策。谷轩表示,根据他3天来现场观测的记录,雨燕集群低空盘旋的位置大致在大殿、前院及前殿,因此这里肯定是有雨燕原巢址,建议把屋檐等位置留出,或分时分区施工。北京市文物局相关人员表示,文物修缮工程期大致为3-11月,主要是为了避开太冷太热的情况,而夏季雨水多也会对工程施工带来一定影响。工程修缮负责方则表示,前一天安排人在建筑上寻找类似鸟巢,但没有找到。

古建修缮挡住北京雨燕筑巢路 多家单位携手共护-LMLPHP

图说:护鸟人员与工地施工人员现场查找可能巢址。

随后,各方一起到大殿上查看情况,没有在外围发现可能的原巢址。谷轩表示,各方商议认为鉴于文物古建的构造不尽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谷轩在雍和宫外连续观测5天,观察到雨燕傍晚在雍和宫上方集群。他向雍和宫管理处申请进入景区内观测,但由于太晚难以观测准确,他再次申请希望能够早上进去观察。而修缮方负责人提供给他的一段视频显示,上午8时40分左右,在万福阁前方另一建筑法轮殿(未在修缮),雨燕在二楼阁楼钻进钻出,谷轩判断它们正在筑巢。

他提到,近年来,北京市非常重视北京雨燕的保护,力求“讲好雨燕的故事”。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雨燕监测项目已经连续3年对北京雨燕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报告中就有雨燕在雍和宫、箭楼等古建筑巢的观测记录。201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城区雨燕数量已稳定在3000只至4000只。2019年在26个点开展调查的同时,又征集了新的雨燕分布点,在城区新增了40多个分布点。据预测,北京四环内雨燕种群数量繁殖前在5000只以上,繁殖后可能达到10000只左右,北京雨燕种群或逐渐回归壮大。

雨燕在北京的活动时间大致是3月底到达北京,数量日益增多,5月初数量趋于稳定,6月初幼鸟出飞,6月底达到最大值,7月初开始离开北京南迁,7月底基本全部离开。

谷轩注意到,北京市另一著名古建钟楼也已搭起脚手架,绿色防尘网几乎将整个建筑包在其中,而钟楼也是北京雨燕的筑巢场所。谷轩介绍,北京雨燕在城市的繁殖栖息地主要是城内的古建,之后扩散到到高大现代建筑中,这些建筑主要集中在城区,所以北京雨燕监测项目的调查点位也主要是在市区五环内。但郊区的一些古建和现代建筑,如明十三陵、首都机场航站楼等地也都有北京雨燕繁殖栖息。他去明十三陵做鸟类巡护时,就曾看到过雨燕的身影。他在北京市文物局官网上查到,明十三陵至少有6个陵已经申请修缮。另外火神庙、智化寺、戒台寺和正阳门等也有修缮计划。

古建修缮挡住北京雨燕筑巢路 多家单位携手共护-LMLPHP

图说:钟楼周身已搭起脚手架,围上防尘网。

他还表示因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近来批复了很多文物修复计划,而这段时间正赶上候鸟的繁殖期,他已向北京市园林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处反映此事并得到回应,希望可以积极推动文物古建与北京雨燕协同保护事宜。

04-19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