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泰坦尼克号》广为人知,该片导演詹姆斯·卡麦隆为女主角柔丝设计的“趴在门板上海漂得以获救”的灵感,有真实细节——只不过当时趴在门板上的是一名中国人。

新民快评 | 面对真相,中国观众兴致寥寥?-LMLPHP

图说:泰坦尼克号幸存者在事故发生四天后向亲人发送的报平安电报。图片来源:东方IC

  耗时6年,带领20余人的团队,辗转北京、台山以及英国伦敦、南安普顿等全球20多个城市,英国导演罗飞与历史学者施万克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六人:寻找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以下简称《六人》)。该片近日上映,披露了在

泰坦尼克号上8位中国人在惊心动魄的那一晚的经历,以及其中6个人此后的命运。詹姆斯·卡麦隆担任纪录片的监制并出镜。

  导演罗飞是住在上海的英国人,曾是电影记者,后来转型做纪录片导演。

 拍摄的起点,只有两张泛黄的旅客名单和中国籍幸存者名单,中国人的名字还都是英文。他和施万克就像是玩拼图、解谜游戏一样开始了大海捞针般的搜索——片中画面显示,满墙的照片与箭头,像极了侦探的工作方式。他们耐心之极。看到“Ali Lam”这个名字,罗飞推测大概率是“Ah Lam”,“Ah”就是南方的“阿”,果然如此。

  搜索异常不易。他们找到一位自称是中国幸存者后代的网页——可惜联系人的ID已经失效,他们就把所有的邮箱后缀都试了一遍,竟然收到了回复!

于是,这位有后人的“Fang Lang”就成了六人里的“主角”。他随救生艇在美国埃利斯岛停留不足1天,但由于当时美国的《排华法案》,他无法入境,就在一搜货运船上工作了8年,直到他60多岁才在美国获得合法身份。他于1912年4月10日,与七个同为水手的同伴一起从英国南安普敦港登上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的那一刻,抓住门板漂浮海上得以幸存。

 也正是“Fang Lang”。

因为当时中国男人都留着辫子,所以被外国人误认为“扮作女人乘上救生艇”,在当时西方盛行种族主义、纷纷颁布《排华法案》的背景下,成了“定论”。而这部纪录片推翻了这一谬论……

 只是,中国观众对于两个外国人拍摄的《六人》似乎兴致寥寥,影院排片时间要么很早要么很晚,观影人数远远低于同档期的其他影片。为何拍摄《六人》的不是中国人呢?为何中国观众的兴趣总是更多地集中在爱情电影而不是纪录大片呢?为何詹姆斯·卡麦隆的推荐也没有增加中国观影人数呢?这部纪录片激起了太多的为什么。

  朱光/文

04-21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