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盆热水泡脚。先用手试试,温热。脚泡进去,一声惊叫,“嗖”地缩了回来,像踩了雷一样。太烫了!手骗了脚。

也不是手故意要欺骗脚,脚感和手感是不一样的。手感,字典的释义是,用手抚摸时的感觉。可字典里还没有脚感这个词,我们也许可以套用手感,给脚感一个诠释,那就是用脚探触时的感觉。手感是抚摸,温温柔柔的样子,脚感是探触,小心翼翼的样子。手是我们身体里,浪漫的那部分,而脚是现实的,它得脚踏实地,时刻站稳。

脚感-LMLPHP

脚离心脏很远,是最遥远的边疆,血液要跑遍了全身,最后才能抵达脚,把热能和力量传导给它,因而脚对冷热更敏感些。尤其是冷,我们常说,冻得脚疼,就是因为脚缺少热血所致。太冷的时候,我们拼命地跺脚,就是让它产生点热量,同时也是告诉心脏,赶紧多支援些热血过来吧。

脚离大脑更远,脑袋高高在上,脚却在身体的最底端,一个人身高越高,脑袋和脚的距离就越远。脑袋要将命令下达给脚,或者脚要将它感受到的信息传回给脑袋,都需要最长距离的输出和反馈,脚感因而又显得迟钝和木讷一点,是情有可原的,责任不在它。

小时候在农村,经常赤脚,赤脚走路,赤脚下地,赤脚干活,脚直接感受到泥土、草以及庄稼,脚与它们都很亲。脚走在硬土和软土上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硬土让人踏实,软土很温柔,像奶奶的怀抱。最喜欢走在烂泥里,稀泥从脚缝里钻出来,细细腻腻,让少年的心也变得柔顺。在收割过的水稻田里,我们用双脚踩泥鳅;在水抽干的水塘里,我们用双脚踩黑鱼;在初冬的藕塘里,我们用双脚踩鲜藕……我们的双脚一旦踩到它们,就逃不脱了,双手就会包抄过去,将它们活捉。这时候,脚感就是侦察兵,手感则是狙击手,配合得天衣无缝。当然,土里和水里,难免有碎石块玻璃渣什么的,脚不长眼睛,踩着了会痛、会受伤、会流血,农村孩子的脚底,往往是伤痕累累,那是生活留给他们的疼,也是人生的一段记忆。

我们去一个地方,最先抵达的,一定是我们的脚。我们对一个地方的感受,大多也是从脚开始,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太在意脚感,我们更愿意相信,是我们的双眼先看到了一切,是我们的大脑,对之做出了判断。但如果是冬天,你要踏上结冰的河,你就会先用一只脚试试,冰是不是足够厚实;如果经过一座危桥,你也会用一只脚踩一踩,看看桥是不是结实,这时,脚感就显得很重要,值得信赖。寒冷的冬天,我们钻进被窝里睡觉,也是脚最无畏,先探进去,太冷了,缩了回来。最后,脚进去了,手进去了,身体进去了,被窝里才慢慢暖和起来,但是脚半天也热乎不起来,它孤单地伸在被窝里最冷的远方呢,你蜷缩了身体,脚回到了身体的大本营,才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遇到美好的事物,我们习惯用手去抚摸、摩挲、感受它,没有人会用脚。与手不同的是,脚从来不抛头露脸,它内敛、羞涩,反应迟钝。但脚又是我们身体里最敏感的一部分,你只要轻轻地挠一挠它,它就会给你最强烈的痒、最热烈的笑声、最浓烈的感受。

脚感,就是这么孤单,这么木讷,又这么喜庆。

04-25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