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总是充满着炽热的情感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着各种的束缚规范着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表达,所以恋爱中男女往往有着一种徘徊在情与理之间无所适从的纠结。而这样的感受在较为保守矜持的中国古人的生活中更是常见。《诗经》中的《将仲子》一诗就非常精彩地刻画出了这样一番爱情中情理的矛盾。

十日谈 | 情与理之间的徘徊-LMLPHP

诗歌首句“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这是诗人在请求一位男子不要越过村头的里界跑到诗人所在的村子,不要因为越界而折坏了村头里界边的杞树。这位男子为何要越界而来呢?当然是由于其心中炽烈的爱情所驱使。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在拒绝这位男子,请他不要因为爱情冲昏头脑而如此鲁莽冲动。但若我们接着往下品读,就会发现此诗的有趣之处。诗歌次章首句“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虽然只是与首章相比各改动了二字而已,但这二字却改得意味深长。“墙”指女子家的围墙。“桑”是桑树,古人都会在家园墙边种桑。而诗歌末章首句“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则更进一步,诗人继续请求对方不要进入家中园内,不要弄折园中的檀树。

诗歌至此,大家应该都意识其文字背后耐人寻味之处。

诗人是真的在拒绝对方吗?但诗人为何越是拒绝这位男子,反而对方越走越近了呢?本来首章还在村头里界,次章却已经跑到她家围墙之下了,到了末章对方已经翻入围墙,直接来到女子家的园中。这一步步,从村头到围墙,再到园中,诗人分明不是在拒绝对方,完全就是在迎接带路。诗人之所以这样做当然一方面是出于她作为女生所保有的矜持,而另一方面也有原因所在,诗歌每章后句都道出了背后的缘由。“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原来诗人是害怕父母、兄弟的指责以及旁人的流言蜚语,而且诗歌三章也是层层递进,爱人所在的地点从村头里界到女子家的围墙再到家中花园,诗人带着爱人越来越接近最危险最容易被别人发现之处。如此过程中,诗人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愈加紧张,起初只是害怕父母责备,而后想到亲人兄弟责备,最后害怕外人邻里的闲言碎语和指指点点。这种文学上所表现出的心理感受与现实空间相互对应的层层递进精彩至极。同时也将诗人所面临的情与理的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方面诗人内心特别爱慕眼前的这位男子,想和他恋爱约会;另一方面她又害怕自己违背道德礼教后被父母亲人责备、被外人邻居所耻。这两种想法是矛盾而不可调和的,情与理之间徘徊两难的局面造就了诗人心理上复杂而微妙的冲突,也成就了《将仲子》一诗所独有的文学魅力。

04-25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