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辆在小区如何充电?电瓶车充电起火事件如何避免?警情处理如何更高效?老旧小区如何重新焕发活力?以往,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社区治理的“老大难”;眼下,上海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正在加快推进数字社区建设,勤于做“加法”,不断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

数字化+共享充电站,解决车主充电难

虹仙小区是一个万人小区,小区内业主、居民的机动车近350辆,其中电动汽车44辆,停车难充电更难,如何满足车辆充电的刚需成为老旧社区车辆管理痛点。为此,在市、区政府和电力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虹仙居民区党组织引领“四位一体”协商,将原有一块闲置脏乱的场地开辟为电动汽车共享充电站(非停车场)使用,充分运用新基建与新科技、低碳化与数字化手段,在不减少停车位的同时增加了10台充电站,得到广大业主、居民的支持,顺利通过征询。

化解社区治理“老大难”,上海这个万人老旧小区如何焕发活力?-LMLPHP

图说:虹仙居民区电动汽车共享充电站

同时,本着“资源共享、有序充电、邻里友爱、自觉守约、自治管理”的原则,“四位一体”会议还协商制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自治公约,坚持专场专用、共享共用、平价使用、安全有序使用、自管自用、违规者禁用。

目前,充电站监控已接入小区视频系统,统一监控,接下来还将通过电力公司开放后台数据给小区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实时共享、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实时处置,将充电站统一纳入街道“一网统管”城运系统,复制推广到其他小区,不断推动仙霞社区数字生活、数字治理的转型升级。

数字化+无人值守车棚,杜绝小区停车乱

针对非机动车无序停放,居民随意拉线充电等问题,虹仙居民区也通过建立“无人化管理车棚”的方式予以解决。

化解社区治理“老大难”,上海这个万人老旧小区如何焕发活力?-LMLPHP

图说:无人化管理车棚

“无人化值守”顾名思义就是无专人在地下车棚值守,车主通过刷卡进入车棚。车棚内设有电瓶车智能充电站、烟感报警器、消防喷淋等设施。一旦发生电瓶车充电过程中起火等事故,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考虑到不少居民双手扶着电瓶车沿斜坡上行,开门不便,“无人化管理车棚”还贴心地安装了红外感应系统,居民从车库里走出时,门会自动打开。目前,虹仙居民区共建有6个“无人化管理车棚”,基本可以实现小区全覆盖。

数字化+安防管理,开创治安新气象

作为长宁区首批智慧管理小区,虹仙居民区由区公安分局率先启动智能安防建设。先后建成车辆进出识别、门禁人脸识别、智能车棚、占道地磁报警、可燃气体报警、独居老人电子按钮报警器等13类600多个感知终端,建立了小区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

随着安防设备投入使用,智慧社区优势逐渐显现。小区西南侧临近中环路,地势低矮,而中环路地势高,因此,以前小偷经常沿着中环路一侧的小区护栏处翻入,那里成了小区安全的一大隐患。借着“智慧社区”建设的契机,中环路一侧的小区护栏被加高,还新增铁丝网和周界报警系统,从而实现虹仙居民区入民宅盗窃、盗三车案 “零发案”,110接警数大幅下降,社区治安情况发生根本变化。

今年来,仙霞新村街道进一步推进小区治理数字化转型,打通公安和小区物业的所有监控数据链路,全部接入街道“一网统管”平台,实现警务责任区、综治网格、城运网格多格合一、一网统管。同时,街道还在虹仙居民区建立“05020网格联勤联动工作站”进行试点,依托“一网统管”平台落实发现、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的闭环管理,牵头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问题的协同解决。

数字化+空间微更新,促进“地下”转“线上”

头顶着“战时防空,闲时服务,偶尔放空”三行大字,沿着光影通道,踏着五彩台阶拾级而下,便进入了虹仙居民区的“闲下来合作社”。这个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地下空间被改造分为两大区域,左边是社区中心,右边则是众创中心。36间面积在12-15平方米不等的独立房间,以黄、红、蓝三种颜色进行分类,简单又极具视觉冲击力。

化解社区治理“老大难”,上海这个万人老旧小区如何焕发活力?-LMLPHP

图说:虹仙居民区“闲下来合作社”地下空间数字化运营

仙霞新村街道通过数字社区建设,探索为地下空间赋予新的活力,促进地下空间数字化运营、市场化开发、精准化推送,开展居民参与式工作坊、好邻居&艺术家等系列活动,链接到社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社区外的青年社群、青年艺术家等群体,达成公益与商业的平衡、社区与社群的融合。

通讯员 凌杰 记者 屠瑜

04-26 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