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饭都不是容易吃的,技能还是很重要的。

剃头·植牙·打铁-LMLPHP

不久前,回了一趟家乡,很意外地看到了久违的剃头挑子,那是一头烧着热水,一头是给顾客坐的椅凳,一肩两头,所以说是“一头热”。剃头师傅挑着走村串户,上门剃头,剃一个头五元钱,娃娃两元,童叟无欺,包月包年都可,到时间一准挑着担子来,虽说是“毫末技艺”,却是真正的顶上功夫,星级服务。

在城市,就很难看到这种“一头热”。记得在深圳,到一家理发店理发,那店特别,从理发师到洗头的服务员,都是“授衔”的,黑色制服,佩戴着肩章,肩章上缀着金星,有三颗、四颗的不等。我初以为无非服饰标新立异,理完发,到收银台才知道,洗头的是三星级师傅,理发的是四星级师傅,要加收“衔级服务费”。收银台的解释是,这是老板授的,有衔的师傅技术是很好的,所以要加收。我摸摸头,几根稀疏的头发,与光头差不多,不堪造就,既省力又省电省水,“衔级服务”的“创意”,实在无以施其技也。但使我折服的是,二十多年前工厂里工人考级,从二级升到八级全靠勤学苦练。八级是技术的最高级别,有的工资待遇超过厂长!如果“衔”级真以技能为依据,这老板真算有辙,善莫大矣。

这几年,一些企业为找不到技工而发愁,其实是没有吸引技工的待遇和条件。早些年,车、钳、刨、铣,技术等级决定工资待遇,工人以上等级为荣,比现在有的人想上“官级”更綦切。后来不知怎么莫名其妙地“改”掉了,加上厂子“不景气”,高级技工也就只好“大隐隐于市”了,八级技工算啥,扫马路人家还不要。碰上好说话的单位,给“打工爷”一碗饭吃,搞搞清洁卫生,算是运气。论技术,时过境迁,已经没有名分;没有名分,也就谈不上待遇,多给两百元钱,还得老板愿意。

还听说某市一位年轻的中医师,坐在急诊科,给患者讲述什么是人中黄,她说,就是人的粪便,也就是将粪池里那一层浮在上面的黄色的黏液,捞起来制成的。有人不解,请教一位老中医专家,老中医很生气,说这个急诊科医生根本不懂!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怎么行医?人中黄是用甘草粉装进竹筒,配以童子尿制作,结合他药,用以败火消炎——像这样的急诊科“医师”,可能不是一个两个吧。

还有个植牙“医院”的老板说,“让年轻人锻炼”!“主治医生”是从无实际资历的江湖手,看过拔牙的漫画吧,那连肉带血的操作,他脸不变色心不跳。君不见,发苍苍、眼昏昏、齿摇摇的都是老人,植一颗牙差不多一根金条价钱,这个“锻炼”的代价够昂贵啦!都是由老人支付的!弄不好还得住院吊水!老板说,社保折子上那么多钱留着干什么?这下该明白了吧,都是给别人交“锻炼费”的!

资料显示,植牙的历史,也就百多年,最初“植”的假牙,是来自战场阵亡的军人。一百多年前,拿破仑指挥的最后一场滑铁卢战争,死了数万人,陈尸战场,一夜之间,很多尸体的牙齿都被拔掉,拿去给无牙的人种植,谓之“滑铁卢牙”。后来开始用象牙、动物的骨头,打磨成适合种植的人牙。最近半个世纪,国外才开始使用烤瓷牙、合金牙甚至纳米塑料……中国的“牙齿种植业”,也就几十年光景,这个“种植医院”的江湖“台柱子”,又是什么材料的呢?

“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真正奔发财,技能还是很重要的,对企业来讲,发展经济,鼓励“打工族”从技能上提高,才是生财之道。光从广告“宣传”上下功夫,“叫你白,叫你白”,也难以“白”起来。“吃一个月减肥药,减肥十斤”,比割肉还快,说多了,就跟湖南地方戏《打铁》里牛皮铁匠的招牌一样,“件件皆能”,件件“值得你拥有”……

现在的年轻人,对钢火店(铁铺)可能已经陌生,那炉火熊熊、锤声叮当的铁匠活,已经很难见到了。但当谈到这些“过去式”坊间景象,很能勾起上年纪的人们的回忆。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但要有知识,手艺也得巧,任多硬的铁块,在铁匠手里,就得化为绕指柔。农具、刀具、各种铁器,都能打出来,真是了得。我认识一位铁匠,他说打铁好啊,冬暖夏凉,冬天不怕没火烤,夏天不流汗,他的衣服,全是火星溅的筛子眼儿,通风极好,很少出汗。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职业优势”,行行都有奔头,但行行都有规律,有规矩,哪怕是贩夫走卒,鞍马之劳,饭都不是容易吃的。

04-27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