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艺术家马轲大型个展《窟窿——马轲的绘画》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通过马轲创作的90件作品展示了艺术家近年来对于抽象和叙事反思的成果。同时,借“窟窿”为题,意在呈现作为艺术家的马轲所面对的艺术课题。

虚空中的“线条人”,背后有什么隐秘关系?-LMLPHP

图说:展览现场 官方图

本次展览以马轲在绘画中所征用的“符号”为线索,将马轲的创作按图像与构图进行分类重组,并在八个房间中分别呈现。每个房间中罗列了同一(相似)的图像,跨越不同时期,处理不同艺术语言问题。

在每个房间里,看到艺术家持续工作的某个母题或图形:近年来反复描摹的水果静物、儿时在小人书中看到的马、传说中的神将骷髅踩在脚下,支离破碎的人体、骑马上虚空等。展览将注意力对焦于同一母题的反复回响与变调,这是马轲发明的语法。策展人希望,这可以加强参观者对作品的印象和认知。

马轲说,自己童年时喜欢用“窟窿”代替所不认识的文字。借助“窟窿”,马轲理解了客体和对象。成年后的创作中,他把“临时替代物”带进创作中,在多个作品中反复返回同一个主题、图像或构图,来承载他在绘画中希望探索的内容——绘画的语法与修辞。

虚空中的“线条人”,背后有什么隐秘关系?-LMLPHP

图说:马轲 官方图

在马轲看来,绘画不能完全依托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绘画甚至属于理性与观念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每一块颜色,每一条线条,每一个笔触,观察它们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关系,还是伪装在隐秘而复杂的关系中。而制造这样一个关系,是画家的艺术眼界。每一张画的成形都经历了艺术家解构形象、不断塑造、又推翻重来的过程。”

马轲掌握着成熟的写实绘画技法,但是颜色、形状、线条、笔触等艺术特征是马轲自我表达的重要修辞,这些手段也是他希望在自己的创作中挣脱写实绘画和自然主义风格的途径。在他的画里总是可以看到涂来涂去、改来改去的痕迹,他把这种绘画方式称为“横向徘徊”。“画画是为了建立绘画的本体、空间、秩序和逻辑,这些要素是绘画语言产生的必经之路,而绘画语言的产生才是绘画完成的时刻。”马轲表示。

本次展览4月29日起对公众免费开放。并持续展出至6月27日。

04-29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