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是旅行者的黄金时代。从最原始到最现代,每一天都生活在意料之外。

做时代的旅行者-LMLPHP

接受媒体采访,被问:“为什么你总是说‘做时代的旅行者’?”

这真是个直接又关键的问题!

旅行者不是旅游者,不是游山玩水的旁观。旅行者是人类的观察者,走过阴晴风雨,遍阅人间悲欣,既在其中,又在其外,从不纠结于现世得失,将生命当做一次山重水复的旅程,将隐藏在视觉深处的万千气象告诉四面八方。

今天的中国,是旅行者的黄金时代。短短四十来年,从爷爷奶奶的农业社会急速跨入父母一代的工业社会,而年轻的90后、00后在新的科技浪潮中,快步踏入后工业社会的大门。丰富多彩的文明变迁,让当下的中国人穿行在文化的魔幻叠层中,每一个空间都像转动的万花筒,天天都有新画面。在这样的社会大转型里,旅行者最幸福,从最原始到最现代,每一天都生活在意料之外。

当一个旅行者实在不容易,其中最难的是“行”。行是发现,行是阅读,行是实践,行是创造,正如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所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跑到一个网红的地方,吃一顿,拍一通,跳一阵,这当然很欢畅,但这只是旅游,远远不及旅行者的纵深感。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面临着两个选择:是做一个简单快乐的旅游者,还是深切幸福的旅行者?选择因人而异,但还是宁愿做一个艰辛跋涉的旅人。

今年春节里,去了云南石林县的阿着底村。那儿居住的都是彝族撒尼人。撒尼爱情故事里的女主人公阿诗玛,据说就出生于阿着底。撒尼人是从哪里来的?看史料上说,一千多年前他们从中亚长途跋涉迁徙到青藏高原,随后又辗转到更适合农耕的云南,定居下来。这听上去很像一个神话,但走在村里,忽然发现有的乡民的脸型凹凸,五官真的有些像古代中东人。经过一户大院门口,稍一张望,里面的两位五六十岁的女人笑着迎上来,一定要请进去坐坐。正想和这里的村民聊聊天,毫不客气就走进去,坐在热腾腾的烤火盆旁。火盆上方三米高的绳子上挂着肥嘟嘟的腌猪肉,看样子半年都吃不完。两位女房主倒热茶,端出瓜子糖果,一个劲儿地劝吃,淳朴的民风暖透了心头。和她们聊起来,得知这个村前几年兴起民族刺绣,带火了文化经济,很多人来旅游,日子大变样了。这个村原来叫“阿朵底”,村里的漂亮姑娘比别的村多,于是干脆把村名改成阿诗玛的故乡“阿着底”,这一下就更有爱情的诗意了。

阿着底不仅刺绣名声远扬,农家菜也是一绝。在村子的文化中心旁边找了一家餐馆,十来个人坐了一圈,先喝当地农民自酿的米酒,香醇沁人,还没开吃就心醉了。餐馆的女主人穿着鲜艳的撒尼服装,唱了三首民歌,调子又高又亮。她唱完一首,就和大家喝一杯,面不改色。唱完她说,餐馆的规矩,来到这里随便吃,菜饭都不限量,吃完尽管加。这倒是第一次遇上,看满桌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这样的吃法是多么尽兴啊!大家毫无顾忌地吃起来,纷纷说味道香醇,山里人的食材,都来自原生态,城市根本没法比。

阿着底是个小村,有350多人,山地1000多亩。没旅行到这里,根本不会想到,有这样一群人从遥远的中亚来到这山峦起伏的地方,一代代繁衍,至今仍有游牧民族的豪爽好客。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细细地体会,都埋藏着历史的纵横交错的印记,也流动着美好人性的热量。广袤的中国大地,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美丽深藏?也许不用走远,只要换一种旅行者的眼光,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就会有无穷的发现!

这就是旅行者的欣慰吧?

05-01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