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的是快车,来的却是出租车?近日,云南昆明的刘先生在滴滴叫快车,却等来了一辆指派的出租车,最终平台收费39.17元,而出租车打表价28.7元。对此,平台客服回复称,为了提高用户出行效率,在周围快车不足的情况下,会派出租车进行服务,该处理方式确有不足。目前,多收的费用已退还。

(新民快评 | 网约车平台岂可“偷梁换柱”?-LMLPHP

图片来源:东方IC

服务“货不对板”,已经让人困惑,涉嫌侵犯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收费时,仍然按照快车计价,且高于出租车打表价,自然会引发用户不满。这就好比上餐馆,顾客想吃饭,服务员自说自话端来一碗面,理由是为了不让顾客等太久饿肚子,然而,顾客不仅没吃到想吃的饭,还不得不按更高的饭价买了单。所谓“为了提高用户出行效率”,实际上是为了留住用户,不损失这一单的利润,而且也改变不了平台“偷梁换柱”的事实。

快车是网约车,和出租车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模式。叫的是快车,来的是出租车,不只是容易引发消费纠纷,是不是也变相地让出租车跑起了快车?这种做法有没有违规之嫌?平台在日常运营中,不能只计算经济利益,更要检视相关做法是否尊重用户权益、是否遵守法律法规,这些底线理应时刻坚守,刻进企业伦理。

叫的是快车,来的是出租车,从平台客服的回复来看,这样的情况不是个别。对此事的后续处理,不能止于退还多收费用。在快车不足时改派出租车,不是完全不可行,而是应该改变“偷梁换柱”的做法。从技术上说,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事先取得用户同意、理顺计价机制,并不是多困难的事,关键在于平台有没有这个意识。

纪玉/文

05-10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