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同事、学生深情追忆:他像一颗光芒闪耀的明星-LMLPHP

图说:吴孟超院士 雍榕/摄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始终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岁月流逝,时光在一位紧握手术刀的老人指尖流淌。他的不懈创新悄然改变了历史:中国肝癌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已位于国际领先地位。

肝胆相照济苍生,一捧鲜花敬国士。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走了,他的一生将无数病人“驮到了河对岸”。人们为这位至诚至善老人的离去心如刀绞。这几天,每每回想起与吴孟超相处的点滴,他的学生一次次泪流满面。

师父师父,亦师亦父

上世纪50年代,国内肝脏研究几乎为零,肝癌更是长期霸占我国癌症致死率前三。吴孟超倾尽一生,扭转了我国肝脏疾病治疗的窘境。在一片荆棘丛生的荒野中,他踩出了一条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但无论成就多大,他始终像个谦卑的布道者,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回忆起和吴老三十多年的相处相伴,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教授姜小清悲从中来。“师父师父,亦师亦父。这,或许就是我跟吴老冥冥之中的缘分吧。”他哽咽着说。在姜小清看来,恩师关心学生,还特别知人善任。在他读博期间,吴老就让他当了一年的住院总,天天跟着自己开刀,言传身教,手把手教。“那会儿,我对恩师独步天下的‘吴氏刀法’有了自己的感悟。吴老做手术,最大的特点是他的金左手,左手作为引导方向、控制出血,起到一个中枢的作用。”他回忆,“我们经常说,吴老批评你了甚至骂你了,这是好事情;如果不骂你,甚至(假装)认也不认识你,那基本上等于放弃你了。”

姜小清说,恩师特别爱干净。离开的那天,他们为吴老做了最后的身体护理,让他干干净净换上最心爱的海军服。“整个过程,就像当年我送别我父亲一样。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是握住他的双手看着他离开我的;吴老也是一样,最后我也是抓住他的双手送他离开的。”姜小清又一次哽咽了,“吴老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就像家人一样。那一刻,我一点也没觉得他已经离开我了,就觉得他只是睡着了,我想让他睡得更舒服一些。”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麻醉科主任陆智杰记得吴老对他唯一一次“表扬”。陆智杰回忆,每每高难度的肝脏手术顺利完成后,吴老会开心得像个孩子。他会在房间里转一圈,然后看着监护仪问医生:“血压怎么样?”如果得到“血压心率都正常”的回答,他就会挥挥手,一言不发离开。“你不要指望吴老会表扬你,他不吭声就是对你最大的褒奖。”他说。只有一次例外,一台肝巨大肿瘤手术病人出了1万毫升血,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两遍,最后病人顺利返回病房。“那天,我向吴老汇报:病人情况很好,没用升压药,小便也很好。吴老看了我一眼,吐出三个字‘辛苦了’。”

就在上周,陆智杰突然梦到了吴老。平时的梦记不住,可那天的梦格外清晰。梦里,吴老出现在手术台旁。他问吴老,您身体好了?吴老回答,好了,就赶紧来手术室了……

“我们虽然失去了您,但我们更要成为您”

在海军军医大学,吴老是无数学子心中的偶像。他们说,在国际肝脏外科领域,吴老就像一颗光芒闪耀的明星,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进步,为全人类创造更多生命的福音。吴老驾鹤西去,年轻的学子立下誓言:我们虽然失去了您,但我们更要成为您。

“选择回国,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吴孟超曾说,他的一生做过四次重要的选择,这几句话,也牢牢印在了后辈们的心中。

学生们说,吴老胸前总是佩戴着一枚鲜红的党员徽章——这份忠诚,源于他少年时的红色记忆。1927年,5岁的吴孟超随家人移居马来西亚。在当地中学毕业时,他和同学们主动把聚餐费捐回国内给共产党,不久后竟收到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发来的感谢电,这封电报在他年少的心里烙上了红色印记。“回国找共产党,上前线去抗日!”1940年春,吴孟超踏上归途。由于战争封锁到不了延安,他只好先求学,考取了当时的同济医学院。1949年解放后,由于归国华侨背景,吴孟超先后递交了19次入党申请书,在1956年才如愿入党。从此,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他对党的信仰都没有丝毫动摇。

吴孟超的故事,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很多同学不一样,海军军医大学四大队学员11队的谭坚来自基层部队。当时,他的很多同学考取了指挥院校,几乎没人理解他为何投身军医。“我知道吴孟超院士,正是他的事迹和精神,让我做出了这个决定。”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毅。进了大学,小伙子近距离见到了自己的偶像。毕业后,谭坚可能会被分配去高山、去海岛,去那些很艰苦的地方,他说,吴老的精神会激励他克服一切困难。

“第一次听说吴老,是他被评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那年我初三,也正是那时候,我立下了从军从医的梦想。”同样来自四大队学员11队的吴苏立告诉记者。第一次见到吴老,是在新训结束后的开学典礼上,那会儿吴老上台需要人搀扶,敬礼时手也在发抖。有人问,这样还能开刀吗?“我的师兄跟着吴老做手术,他告诉我们,只要上了手术台,吴老的手特别稳。每每刀至紧要处,肉眼无法直视,吴老只凭着经年累积的手感,宛如又一只眼睛,从容剥离、止血、打结。”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吴苏立也会遇到青春的迷茫——从军很辛苦,实习时还会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每当这时,想想吴老,小伙子又能马上找回自己的初心。“要成为怎样的医生,吴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会用我的一生来追求这样的目标。”

直到现在,海军军医大学的新生入学后,还会观看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吴孟超为主角拍摄的纪录片《向肝胆外科进军》。片中的吴孟超不戴眼镜、黑发浓密、腰板挺直……

05-26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