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述评丨让“堵点”成为制度创新“源点”-LMLPHP

宋宁华/文

全球疫情下,上海依然是外企们纷至沓来的热土。上周,上海市市长龚正为新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研发中心颁发证书。相隔仅一天,上海自贸区全球营运商计划发布了最新的“成绩单”,实施半年来,累计梳理企业提出的192个实际问题,其中130条已协调解决,另有62条将在持续推进中。这些需要打通的“堵点”,有望成为营商环境的制度创新“源点”。

全球体外诊断领域的先锋企业——奥森多医疗近日在浦东外高桥启用全新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奥森多除美国总部外最重要的一个全球创新研发平台。在启用仪式上,奥森多医疗中国区总裁林妍特地提及上海自贸区“全球营运商计划”,表示该公司一直想进一步做大市场,但之前由于诸多问题制约,一直没有很好的方式突破,在了解到“全球营运商计划”后,马上积极加入了该计划。

针对企业的发展需求,政府部门专门建立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营运商计划服务专班,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更坚定了奥森多总部在上海自贸区发展的信心。“未来奥森多医疗器械贸易(中国)有限公司将承担集团内部更多的职能角色,加速全球关键市场战略布局,推动成为面向全球、运作全球和配置全球的高能级功能总部。”林妍说。

和奥森多升级发展曾面临的隐形“堵点”相比,英国老牌制造企业埃迪沃兹在上海的公司则碰到了实实在在的“拥堵”。埃迪沃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坚曾吐露过一个烦恼,由于维修件出入区手续繁琐,如果碰上交通拥堵的日子,需要一整天时间才能完成通关手续,有时甚至会影响交货。营运商计划专班得知后,主动跨前一步,提出了在现有海关系统框架下优化的解决方案,先入区再报关,现在企业半小时就能解决通关问题。“这让我们能保持更快的全球响应速度,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许坚表示。

在疫情下上海吸引外资依然能“逆势飞扬”,关键是更大力度强化全面赋能、精准服务、法治保障,让外资企业看好上海的未来。上海自贸区推出的“全球营运商计划”,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一批在贸易、投资、供应链及研发等方面可以汇聚和配置全球资源的优质企业;用5—10年时间,培育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营运“头部”企业,在细分领域内占据全球统筹领导地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要实现这样的愿景,需要直面阻碍市场活力的瓶颈,并寻求制度性的“破题”。上海曾经完成了不少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并成为营商环境“教科书”式的鲜活案例。从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到“山姆速度”,背后是“店小二”们“保姆式”的贴心服务;上海自贸区更是首创了“只说YES不说NO”的“窗口无否决权”制度,由此“倒逼”出了一系列政府服务的创新之举。

在全球营运商计划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令人欣慰,更令人关注的是62条仍在持续推进中的难题。“针对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加以研究和突破,这种战略服务是更高的目标。尽管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涉及贸易便利化、特殊人才落户、税制改革等领域,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彦峰如是说。

上海正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浦东新区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勇当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力支持外资企业深耕上海、做大做强,最终实现市场活力与开放之城比翼齐飞、相互成就。

06-01 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