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汛情”考验“三大短板”“六大隐患” 四道防线“一网统管”智能防汛-LMLPHP

入汛在即(6月1日),记者今天下午从市防汛指挥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防台防汛中,“三大短板”和“六大隐患”将面临“三大汛情”考验。考验面前,上海今年也将进一步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水平。

“短板”“隐患”不容忽视

根据相关部门初步预测,今年上海汛期将呈现“台风正常略偏多、强度偏强”“对流性天气偏强”“沿江沿海潮位偏高”等特点,风、暴、潮、洪可能“三碰头”甚至“四碰头”。面对超强台风、特大暴雨、流域超标洪水这三大汛情,城市“三大短板”和“六大隐患”将面临考验。

这“三大短板”是基础设施、基础工作、基层防汛。正处于建设高峰期的基础设施中,有超过140个重大工程项目需跨汛施工,在建工地有5529个(深基坑工地326个)。与大量工程在建相对应的是,许多防汛工程无法正常发挥效用,比如排水管道临时封堵、河道破堤开缺临时围堰。同时,受疫情影响,部分单位防汛准备启动较晚,而且原本照例应及时组织开展的大规模演练和隐患检查,只能调整为桌面推演和无人机巡查,备汛工作的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

同时,全市现有地下空间4.2万处,下立交575处,24米以上高楼1.5万余座、户外招牌设施35万余块,暴雨积水、“头顶上的安全”等问题不容忽视;而黄浦江、苏州河仍有12公里堤防薄弱岸段,部分专用岸段海塘尚未达标,部分新建排水系统还未完全发挥作用。

“三大短板”下,“六大隐患”尤其不容忽视。这“六大隐患”是:重点区域暴雨积水隐患、高空坠物伤人隐患、建筑工地度汛安全隐患、地下空间雨水倒灌隐患、险工险段渗水隐患、危棚简屋坍塌伤人隐患。其中重点区域有六个:进口博览会主会场及其周边地区、迪士尼及滨海旅游度假区、五角场等下沉式广场、机场及火车站区域、城市动拆迁地块、去年积水严重区域。

四道防线防台防汛

据了解,上海有以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区域除涝、市区排水系统为主的四道防汛防线。

其中,第一道防线构筑于沿海长江边。目前508公里的堤防已全部完工,基本达到抵御百年一遇高潮位和11、12级台风的标准。

第二道防线筑在黄浦江上。目前全线523公里的防汛墙墙体已基本建成,中下游防汛墙能抵御千年一遇高潮位。

第三道防线是市区的排水系统工程。通过建立全市170多个泵站管道网络,达到每小时排水36毫米的1年1遇标准。而杨浦区西南部的上海第一个双向泵站——杨树浦港泵闸,建成后每秒排水流量就可达到20万立方米。

第四道防线是针对郊区的区域防洪治涝。目前385个圩区全部达到抵御50年一遇洪水和20年一遇涝水的标准。

与此同时,上海还在加强防汛检查、完善防汛紧急预案。如对黄浦江的防汛墙,市区范围段,每1公里就安排了1人,上、下午各检查一次;郊区范围段,每5公里安排了1人,也是上、下午各检查一次。

而各区的市政养护公司,也已做了有关准备工作。据了解,上海汇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徐汇市政养护公司,为确保降雨时路面及时排水,公司每天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5点,都会出动2辆吸泥车,2辆冲水车,2辆抓泥车,2辆污泥运输车,4辆2吨卡车以及近30位工作人员在清理辖区内区各个路段下水道。今年已疏通下水道特大型沟管3423米、大型沟管4568米、中型沟管24589米、小型沟管9512米、污水管55866米、连管29066米,清捞窨井7781座次。

为基本满足正常年景的防汛抢险需求,市防汛指挥部已配备了移动泵车102辆,应急排水能力达到每小时10万立方米;市、区、街镇三级防汛仓库已储备了75大类防汛物资。

“一网统管”智能防汛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正以“一网统管”为契机,进一步提高防汛“技防”能力。

针对长期以来防汛监测数据分散、业务系统孤立、决策支持信息单薄等短板,上海正在推进防台防汛信息系统建设,推进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升级改造,在积水防治和台风防御等应用场景上,着力实现智慧模块互联互通,强化值班值守、预警发布、灾情报送等业务模块智能应用,不断提升防汛指挥调度智能化水平。

其中,预计于6月底完成的住建系统防汛防台场景,将行业内房建工地、住宅小区等领域各种重大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分级分类汇聚、综合研判、智能预警,完善灾害分析模型,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提升防汛管理工作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同样预计于6月底完成的房屋建筑高空坠物管控场景,将按照完善管理标准规范、明确主体责任、再造业务流程,形成完整工作闭环的思路,实现分级分层处置,不断增强对高空坠物问题的跟踪、处置能力。

05-29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