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向“城市守护者”致敬 上海群文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今开幕-LMLPHP

图说:上海群文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今开幕  官方图 下同

《白衣执甲逆风行》用版画勾勒出白衣战士的轮廓,简洁的画面,灰白色彩更能凸显一线抗疫的紧迫感;《保障》用国画墨骨的手法,描绘两位戴着口罩的普通农村妇女,在为装满上海百姓的菜篮子做准备;《逢车必检》用松江剪的纸形式,表现高速道口志愿者交警忙碌的场景……今天下午,“最美守护者”——上海群文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幕,展现了疫情无情人有爱、众志成城除病魔的中国精神和力量。可贵的是,作品的创作者大都参加了基层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前线。

本次展览共收到各区文化馆及有关单位选送的作品119幅,经过评选,共有71幅作品入围获奖,其中获奖作品20幅,入选作品51幅,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漆画、水彩粉画及农民画、剪纸等非遗艺术门类。

在疫情最严重的一段时间,以往全年无休文化馆关闭了一段时间,那段日子里,80%的群文干部来到社区、高速路口、浦东国际机场等地点,为市民服务并积极抗疫。这段特殊的经历,也让群文干部对生活、艺术有了新的理解。随后,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和画笔,描绘了人们在至暗中顽强抵抗、互助奉献的各个瞬间。“小滿过后,阳光变得异常温暖。我的人物肖像,也因这温暖而不褪色。”参展者薛春华说。

用画笔向“城市守护者”致敬 上海群文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今开幕-LMLPHP

图说:参展作品

在展览中,有一幅油画颇为引人瞩目,画面上一位小女孩静静趴在桌上,和一尊人像“对视”着,旁边立着插有两只花的花瓶,人与小雕像之间的盘子里,还放着吃了一半的食物和勺子。作品细致而真实地描绘了作者女儿在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据浦东艺术指导中心美术干部李晴艳介绍,这幅作品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间里,作者全家居家“隔离”的情景。“平时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这次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观察更仔细了。”李晴艳和丈夫都从事美术工作,他们在家画画,孩子也会跟着他们一起。外面疫情不断,屋内却很安静。尽管孩子有时候觉得在家很无聊,但却忍住了,“这也是抗疫的一部分。”所以,她为这幅画取名《乖乖》。疫情给予李晴艳一家人最深的感受就是,以前觉得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再次经历后,都会觉得幸福,“(疫情的出现)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感恩生活在这个城市里。”

疫情严重时正值春节长假,居家隔离的市民们每日最关注的,除了疫情防控就是一日三餐了。松江文化馆美术干部黄为来自农村,他敏锐地将目光投向那些保障市民一日三餐的菜农们身上。冬天早晨的天空有点灰,还有晨雾,市民们希望在7、8点买到菜,对菜农其实是个不小的考验,他们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从大篷里摘了菜,再整理好了装入筐中,确保市场供应。黄为的作品《保障》,选取的就是菜农们在大冬天戴着口罩将菜整理好放入筐中的片断,他希望以此让更多人了解疫情期间菜农们的付出与努力。那段时间,他和同事们进入社区当志愿者,量体温、发出入证,看似很简单的事,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天气很冷,一天下来,穿再多都冻僵了。”如今,每当黄为进出小区、单位或某个大厦,保安为他量体温、要健康码时,他都会主动配合,结束之后,还会诚挚地说声“谢谢!”

用画笔向“城市守护者”致敬 上海群文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今开幕-LMLPHP

图说:参展作品

展览的开幕式上,金山农民画院辅导员张斌携儿子张瀞麟参与了访谈。疫情期间,画院年轻的画家们都去做了志愿者,他因为年纪关系留守画院,但有时也会去街道、居委帮帮忙。全新的经历激发了画家们的创作热情,通过微信群,大家开始讨论、合作,还组织了好几次农民画抗疫作品展,更以女性为主题,办了金山区妇联妇女抗疫展。张瀞麟在静安区大宁明德校区教美术,过年时,父子二人在家一起搞创作,尝试了各种不同形式,完成了许多不同题材的作品,张斌71岁的老母亲也创作了以老年人为主角的农民画,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据悉,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其他相关作品,主办方也用这样的方式,代表全体群文工作者向最美的城市守护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06-05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