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鄂尔多斯6月15日电 题:走在奔小康路上的内蒙古脱贫户:“靠双手、心情好、有干劲”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今后,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同大家一起奔小康。”40岁的额尔登朝克图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如是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这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敖包嘎查的牧民,是一名锁骨畸形“病人”,妻子属于智力三级残废。“我们俩的劳动能力都比较弱。”额尔登朝克图如是说。

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脱贫户,额尔登朝克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个劲地感谢当地帮扶责任人与驻村工作队:“他们利用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为我买了三轮车、奶牛、基础母羊,还帮忙建了羊棚。”

“我们做的酥油、奶皮、奶酪等奶制品,他们帮我找销路,现在我已经完全脱贫。”额尔登朝克图说,“虽然我身体比较弱,但通过转换劳动方式,也实现了致富。”

让额尔登朝克图欣慰的是,随着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妻子偶尔还会在没外人的时候,给他唱一些蒙古族民歌,“她的病似乎也好了很多。”

对于未来,额尔登朝克图充满期待:“奔小康,我和妻子很有信心。”

66岁的牛四仁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希日摩仁嘎查的一位农牧民,亦是小康路上的脱贫户之一。

“作为致富带头人,我最近还领到了政府部门奖励的5000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牛四仁高兴地说,“在政府的帮扶下,我现在除了种地之外,还养了几百只羊,一年下来,吃穿不愁,还成为致富带头人,这些事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作为曾经的贫困地区,现在我们的家乡已经有了自来水,通了柏油路,感觉到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牛四仁说道。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脱贫攻坚“战役”中,养鸡也是当地官方开出的重要脱贫“药方”。

张蕾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池村第一书记,他说,在过去的两年中,他先后为村中引进原产于非洲大陆几内亚的珍珠鸡和原产于法国西南部朗德县的朗德鹅等品种,鼓励农民通过养鸡实现奔小康的梦想。

图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池村第一书记张蕾接受记者采访。李爱平 摄

图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池村第一书记张蕾接受记者采访。李爱平 摄

“目前,我和村民一起成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家禽养殖场。”张蕾说,“下一步,打算实现规模化养殖,以此来壮大集体经济。”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池村多数村民告诉记者:“一开始张蕾书记让我们养鸡,我们还有点担忧,但后来通过他拓展销售渠道,参加一些农商洽谈会,才发现他已经把我们这里的鸡产业做出品牌了,因此我们对于奔小康更加有信心了。”

49岁的赵月英是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一名脱贫户,谈起目前的好日子心情颇为激动,她说,“绝对不能忘了当地政府给我们的好政策。”

图为赵月英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心情美美的。李爱平 摄

图为赵月英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心情美美的。李爱平 摄

“因为供孩子上学,我们成了贫困户,但这几年通过当地政府帮扶,早已脱了贫,开始奔小康了。”赵月英坐在60平方米的砖房中激动地说,“我们现在养了160多只羊,种了10亩水稻、10多亩玉米,再也不用愁没钱了。”

“有了钱之后,也不能浪费,乱花。”赵月英认真地说,“我暂时还没有外出旅游的打算,一则是家里活儿多,再则如今的好日子是政府给的,决不能挥霍。”

“我打算继续奋斗,多养一些羊,把现在的好日子再巩固巩固。”赵月英告诉记者,“我理解的小康生活就是靠双手、心情好、有干劲。”(完)

06-17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