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记者 屠瑜)今天下午,《长宁区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规范》正式发布,该规范系全国第一份面向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规范,提炼了尊重意愿、贴心陪伴等核心照护理念,填补了社区和居家领域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标准的空白。

全国首份面向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服务规范正式发布-LMLPHP

图说:发布会现场启动球被点亮的瞬间。  本报记者屠瑜 摄 

2018年,长宁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并将构建老年认知障碍分级照护体系作为推进全国试点的重点任务予以实施推进。江苏路街道启动了老年认知障碍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当年,使用AD8量表(知情者量表)和MOCA量表(本人量表)对整个街道范围内1.07万的老人开展了两个阶段的深度筛查,筛查过程中在梳理出认知障碍老人居家照护共性需求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认知障碍老人长期照护者所面临的心理压力。

在此基础上,2019年街道又启动了以PCC为模式支撑的认知专业照护项目,首创性提出“HAPPY”照护模型和核心照护理念(Home:认知障碍长者、家的感觉、独立自主的生活;Adaptive:专业角度、体系适配、标准可复制可推广;Pressure relief:照护者角度、技能提升、社会支持;Personalize:社区和居家照护角度、自主选择、提供个性化服务;Accompany:价值体系--尊重意愿、贴心陪伴),从社区照护服务、居家照护服务、康乐活动服务、膳食服务及照护者支持5个方面对服务内容、服务要求、管理要求进行了细化的规范,便于照护者按照“说明书”操作,给老人更贴合的照护。

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一般的认知服务指引,该标准在关注认知障碍风险老人本身的同时,也关注到了对照护者的服务,明确照护者要求、义务及应享有的权力,为照护者减轻心理压力和照护负担。

为了帮助社区老人及他们的照护者了解认知障碍、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与之需求相匹配的服务,街道打造了以居民区为风险自测筛查点、网格为服务支持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照护枢纽点的社区认知障碍照护三级服务体系,此外还专门设置了一处社区认知障家庭支持中心,通过“3+1”的互联模式,构造了社区认知障碍服务闭环。

06-24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