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消夏,连电风扇都没有。蚊虫肆虐,空气闷热,孩子们头顶一片旧苇席,四处寻找有风的去处。小河边,村头的茶棚,都成了纳凉露宿的地点。大人们不放心,跟着我们这帮孩子亦步亦趋。母亲总是那句老话,反反复复地叮咛:“心静自然凉。”

心静自然凉-LMLPHP

当年,最烦听母亲絮叨的这句话,打着赤膊,汗流浃背,闷得不想说一句话,被蚊虫追逐叮咬着的孩子,哪里懂得什么心静,我们只是趿拉着一双旧凉鞋四处寻找自然凉。偶有一缕风吹过,就是极大的享受,忍不住一阵快意,要高呼一番。

人到中年,偶或记起这句话,细细品味,颇有感触。乡下孩子随着个子长高,还要承担更多的田间活计。“锄禾日当午”,这句诗是有道理的。一定要顶着日头锄草松土,父亲解释说,这个时候日头最为毒辣,锄掉的草根才会很快被晒枯,松动的土坷垃才会成为适宜于庄稼成长的细软土壤。农时误不得。顶着大太阳作业,汗珠子掉下来摔成八瓣,你说热不热。但是一想到庄稼要扎根,要成苗,要拔节,心里自然就静下来了。

庄稼要顺应时节,人驮起生活重担,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嘛。选择了农活,就要静下心来,扑下身子,把它做好做细,而不是草草应付完事。心静自然凉啊。

农事苦,娃仔们好好学习,跳出农门才有更大出息。这些教导耳熟能详。同样也是闷热,我们做孩子的晚间数着星星、追着月亮还焦躁不安;而我们的父母们,头顶着日头,脚下踩着泥土,一棵棵地数着庄稼苗,拨拉着它们讨生计,却心安理得,他们之所以汗水湿透衣背,仍然能安然呆在田里,心里一定常存一份清凉。这份清凉,就是静啊。

后来,在党政机关里看到墙上那些醒目的标语:干净,忠诚,担当。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这个干净,就是心静,身净。有了心静,才会身体干净,思想清洁安静,然后才抵达身心的干净。作为干部,他们和田间的农夫一样,身处不同的岗位,担当着相似的责任。心静自然凉。当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真正静下来,一切才会冷静相对,平常心待人,按规矩办事,依规律生活。

07-05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