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玻璃博物场馆又“悲剧”了。7月10日,上海玻璃博物馆在其官方微博称:馆内永久性藏品、由Arribas艺术家兄弟花费500小时打造而成的梦幻玻璃城堡,由于两位“熊孩子”的嬉闹,导致发生“塔尖倒塌、破碎的情况,而其余部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破损”的状况。

新民快评 | 玻璃博物馆“悲剧”是一道考题-LMLPHP

图说:藏品梦幻玻璃城堡。上海玻璃博物馆官方微博

微博发出后,网友们纷纷指责家长事发时去哪儿了、应该追究赔偿责任。与此同时,究竟该不该带熊孩子去博物馆?如何文明参观等话题,再次引发众人关注。

根据上海玻璃博物馆官博描述,事情发生在5月30日。两位小观众先是翻越展区围栏,并在追逐玩闹的过程中撞到展柜。从随后馆方展示的图片看,城堡的最右侧一处塔顶,出现了明显的缺失。而由于疫情影响,在美国的艺术家近期也无法来沪修复。无独有偶,在2013年,也是在该馆,名为《天使在等待》的艺术品由于一个小朋友的调皮而被损坏。如今,这对残破的玻璃翅膀依然挂在墙上,名字也改为《折》。

随着暑期到来,各大博物场馆也迎来了青少年参观的高峰。上海玻璃博物馆选择在事隔一个多月后的此时特地发声呼吁,也更让人理解。

在我看来,为了拍照等原因纵容孩子触碰展品的家长毕竟还是少数,大多人带娃去博物馆,其实精神上“鸭梨山大”:因为不知不觉,孩子就会忘记告诫,玩得兴起。急忙喝止了,可自己的大嗓门有时反而造成场馆环境的“二次污染”。展品再好看,也得时时用余光不断瞄着孩子移动的方位。天生好静或者年龄大些的孩子倒也罢了,可如果面对着年龄半大不小、活泼好动的“神兽”,如何让其在博物馆内真正愉快地“玩”,这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

让躺着的历史“活”起来,让珍藏的艺术瑰宝和创新作品为更多人所了解、熟知和喜爱,博物场馆无疑是青少年“第二课堂”的重要平台。“云”参观固然突破了时空限制、安全又方便,我们也不能否认走进博物馆看实物,能让观者更真实感受,具有不衰的魅力和价值。但如何通过更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小“神兽”们放下调皮与“无赖”,学会将文明参观转化为一种可以趣味性习得的知识和习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

对于家长们而言,简单告诫“几不”规范恐怕远远不够的,“神兽”们一下子也未必内心接受。参观之前引导孩子对展览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激发其兴趣,而后进馆再看实物,这样参观效果就好得多。对于馆方而言,七年前选择原谅肇事者,并不代表软弱;如今再次选择展出“遗憾”的作品,初衷也更多是希望激发参观者们同守展品安全和文明参观环境的意识。因为,博物馆的发展与公民素质的提高,本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博物馆不是游乐场,而家长的监护也绝不仅仅是一刻不停“紧盯”。希望通过各方努力,每一颗小小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在博物馆内能得到正确的安放,并在其内心深处埋下文明与创新的启蒙种子。

如何让玻璃博物馆的“悲剧”不再重演?这道考题需要家长认真思量。

                                                                                                                胥柳曼

07-13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