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抢抓机遇,在平台、科技、金融等方面“多管齐下”,数字经济发展“乘风而上”。近日,“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福建站采访团走进福州自贸片区,感受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
平台聚力
走进1233国际供应链管理平台,“立足福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233个经济体”的标语引入眼帘,显示着平台的全球化属性。
在1233国际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可视化电子屏上,买家采购金额区域统计、实时订单信息、平台重点信息发布等数据信息在不断地跳动——这是在福建省政府的指导与扶持下,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怡和集团、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州民天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成立的全球消费品供应链服务平台。
1233国际供应链管理平台。人民网 林晓丽摄
据介绍,平台于2019年12月12日实现公测正式发布,今年1至6月份,已累计完成成交金额174.65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出口成交金额约21.43亿元人民币。
在短短的时间内,平台如何实现由小到大快速成长?1233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裁林琴介绍说,一方面在于平台的关联企业在物流能力和渠道上发挥出优势;另一方面得益于当地政府助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国外很多华人超市是由福建人经营的,政府帮助我们跟当地的福建商贸协会对接、建立联系,所以我们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平台国际贸易的发展。”
当前,平台依托关联企业的流通主渠道的优势,提供联采服务,并通过大数据驱动的算法将优质买家与需求卖家进行自动化匹配推荐,助力优质区域品牌直卖全国,推广品牌定制。
同时,平台借力自贸区的政策优势谋发展。“我们还跟福建的‘单一窗口’进行打通和联动,这样能够在平台上帮助买家和卖家更加高效地实现进出口的交易。”林琴表示。
截至2020年6月,平台入驻商家701家(买家112家、卖家589家),品牌576家,服务商42家,平台商品超过60399种。
科技赋能
智慧家居、智慧养老、智慧城市、CTID数字身份、智慧水务……走进福州物联网产业基地,可以看到科技生活的模样。
福州物联网产业基地是福建自贸试验区重点平台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国内第四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
“我们探索出了一套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集约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新模式。”福州物联网基地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栩介绍说,这种模式具有功能全、见效快、投资少、集约化的特点,有利于项目快速聚集,省去了企业购地建厂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也有利于集中产业要素,提升了投资强度和土地使用效率。
当前,基地依托物联网企业的产品和技术优势,推动物联网走进生产生活,智能家居、智慧水务、车联网等居国内领先水平。
福州自贸片区物联网产业应用——CTID数字身份。人民网 林晓丽摄
“物联网技术兴起以来,福建本土的企业抢抓先机,与华为等龙头企业合作,成功研发了智能水表、智能井盖等产品,形成了物联网应用的新亮点。”福州物联网产业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致力于打造物联网产业生态圈的福州物联网产业基地已初见成效:自2019年4月建成至今,拟入驻企业50家、已签合同21家。
近年来,福州自贸区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配套企业的技术和服务支撑。在距离物联网产业基地不远处的先进制造业技术服务中心,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涉及电子、电气、化工、机械、建材、食品六大门类产品的检测、质量认证、研发技改、标准制定等领域的技术服务。
据先进制造业技术服务中心客户服务室主任王琳介绍,通过中心推出的本地化专业服务、费用优惠或减免政策,企业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三分之一,节约研发成本30%。今年疫情期间,为企业减免费用400多万。
金融支撑
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支持,在福州自贸片区,于2017年9月揭牌运营的马尾基金小镇,为物联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马尾基金小镇通过引导基金小镇的各类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物联网项目对接,更好地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既解决了物联网初创企业的融资困难,又为创投资本提供了优质项目“可选项”。
对这一点,点点创投公司副总经理谢宏深有体会。
“基金小镇相当于一个平台,搭建了资本和项目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吸引了很多投资机构落地到基金小镇,形成资本集聚;另一方面集聚了很多优质的项目,帮我们投资机构在选择投资项目上,节约了大量时间。”谢宏表示。
近年来,点点创投专注于投资优质的物联网企业,这与自贸区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不谋而合。
马尾基金小镇。人民网 林晓丽摄
据介绍,马尾基金小镇是国内首个由政府发起的、由第三方运营机构管理的基金小镇。目前,基金小镇已集聚了38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产品,基金管理规模达1551亿元,占全省六成以上,投向福建省实体项目249亿元,累计纳税总额为3.11亿元,形成了千亿产业集群,成为福建省管理基金规模最大的区域。
同时,马尾基金小镇注重服务实体经济的属性。去年,在基金小镇发起设立的福建省首家企业技术改造基金,累积签约技改项目102个、签约金额122亿元,每年为技改企业节约费用约2.4亿元,有效支持区内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金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