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追剧《三十而已》。剧中有一镜头的细节深深感动了我:卖早点的夫妇将每一只做葱油饼的鸡蛋壳里剩余的丁点蛋清,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刮到小碗里攒着,只为给年幼的儿子做炒蛋吃……这一幕看得我泪水涟涟。我觉得剧中这一组镜头很真实,令人相信这样的人家会永远珍惜一分一厘……

《三十而已》刮蛋清的细节|十日谈·惜食如金-LMLPHP

物资匮乏时期,幼儿园规定每个小朋友要转入部分粮油定量,我是全托住宿生,每日三顿吃在院里,就需转入更多定量。母亲那时正因结核病在西郊工人疗养院康复治疗,院方也要求转粮油,且规定要为患者转细粮。

妹妹年幼无人照顾,只得暂居舅父舅母家。但因咱家有五个表哥表姐,我父母转了些粮油定量到舅家,父亲每次探望闺女时还捎带些米面糕点啥的。

那些年,就父亲一人上班。当时但凡大于四口之家的皆为大户,我家四口人,被定为“小户”。我家“购粮证”上大部分粮食定量都转往各处了,留下已然不多的面粉、山芋等粗粮部分定额,就是父亲每天不富裕的主粮食材。

父亲行伍出身,高大英武,知书达理,更心灵手巧。每周父亲厂休日,就是我从幼儿园回家休假之日,常常能在三刻钟内即吃到父亲独自完成和面、擀皮、剁拌馅、包与煮好的热腾腾饺子;或是美滋滋啃上父亲用已有点发馊的米面捣碎发酵,和在新鲜面粉里揉擀成型,并放铁锅壁上烤炙喷喷香的饼子……

邻居阿婆告诉我妈:父亲常将山芋晒干碾粉混在玉米粉、富强粉里做杂面疙瘩下放菜汤里作晚餐;萝卜的叶子、卷心菜帮子、草头晒干啥的,他都能化腐朽为神奇捯饬成爽口的凉拌菜下饭,一丁点都不舍丢弃。

父亲平素沉默寡言,生活中从不抱怨。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然从未将这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难捱告知家人。

一场新冠疫情的横行肆虐,平民百姓家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有时亦会派生出些意料之外的事儿……

我们科里霄医生有个读初三的女儿,她秉承家传,英语主课非常出色,且人家还身怀一技:能信手画出曼妙的“二次元”动漫人物。但她妈妈却很认真告诉我:女儿是一个从小严重挑食、诸多食材甚而从不肯入口尝尝、很执拗不听劝的娃。可是奇了怪了,这回疫情期间,孩子被家里老人发生的一桩真实事件打动了。爷爷奶奶春节期间回老家省亲,因疫情暂时“封村”来得太突然,家里食材储备不够,只得去邻居家借米、借油……爸妈随之告诉她:“必须珍惜粮食,绝对不能再挑食,无论如何要学会节俭,特殊情况下会发生特殊事情……”在这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感召下,她悄然改掉了挑嘴的坏习惯,着实令家人喜出望外。

我亲身经历过每月定粮25斤且分类“细粮 粗粮”的年月;我曾熟练使用“购粮证”买米面或使用粮票

09-07 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