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教育论坛聚焦“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好老师”是让孩子幸福自己也快乐-LMLPHP

图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记者 孙中钦 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山医院副院长、援鄂医疗队领队、复旦大学2020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获得者朱畴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奉贤区青溪中学副校长包蓓姹,分别结合自己的教育人生分享了“做学生喜爱的老师”的秘籍。在他们的心目中,“好老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爱。

吴蓉瑾 让孩子们感到幸福

在吴蓉瑾眼中,做一名让孩子喜爱的老师就要以情育情。情感教育,也正是卢湾一中心小学坚持至今的特色。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吴蓉瑾让孩子们把每日所感所想记录成“晴雨表”,可长可短。让孩子们感到幸福的是,老师的作文评语,可能比自己的作文还要长。

“春天来了,小树叶跟小雨点一起翩翩起舞;夏天来了,小雨点在小树叶上蹦蹦跳跳,小树叶笑得‘哗啦啦’响成一片……”至今,吴蓉瑾还能背出二年级女孩萱萱写的最后一篇作文。萱萱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萱萱妈妈意外地从家里的各个角落发现了一个个女儿折的纸盒,里面全部写着“妈妈我爱你”。吴蓉瑾重新翻开萱萱的作文本,发现每一个折纸爱心和五角星同样可以打开,写满了“吴老师,我爱你”“吴老师,我想你一直是我的老师”。

“孩子的去世是件非常令人悲伤的事情,但是,我们是老师,除了伤痛,我们还能给班上其他孩子留下些什么呢?”吴蓉瑾说,老校长程华的一席话给了她启发。虽然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孩童,但她并没有避讳生死的话题,而是给全班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课,告诉孩子们,萱萱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是感动,更告诉孩子们,要学习和珍惜身边的人。

“今天,我们不仅要做带有情感的教师,还要培养有情感的家长。”在家长眼中,吴校长是短信、微信任何时候都会“秒回”的,而且,孩子们放学后,又经常是吴蓉瑾和家长的谈心时间。她希望,父母给孩子营造的是一个充满爱的港湾,父母每天可以抽出时间陪孩子聊聊天,说说话。

外滩教育论坛聚焦“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好老师”是让孩子幸福自己也快乐-LMLPHP

图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奉贤区青溪中学副校长包蓓姹 

包蓓姹 让快乐在全校传递

2006年,家住上海市中心的包蓓姹,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主动申请到奉贤的一所农村学校支教。两年支教期快结束时,孩子们围拢过来,都舍不得她走。包老师脱口而出:“如果你们这次期末大考能考出好成绩,我就不走。”不料,就是这么随口一说,孩子们却当真了,结果,这个随迁子女占多数的班级,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上升了一大截,连英语也超过了其他班级。“老师,你说的,我们考得好你就不走了。”正是孩子们的期盼,把包蓓姹的心留在了郊区的教育园地里。

“每天面对天真可爱、充满生命活力和幻想的孩子,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这种满足是金钱和虚名无法带来的。”这成了包蓓姹从教的强劲动力。

在包蓓姹任教的班里,如果哪个孩子考得不理想,可以去向包老师“借分数”,有个孩子“借”了6分,卷面分达到了及格。但是,包老师借出去的分数是要收“利息”的,下次必须通过加倍努力把分数“还”回去,争取考出更好的成绩。

“看重”分数的包蓓姹,其实又十分看淡分数。在她看来,学习不只是“分数”和“竞争”,希望校园能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地方。担任青溪中学的副校长和德育主任后,包蓓姹努力将这一理念传递给每位同学,她提出了培育“知书达理有修养、见多识广有眼界、与人为善有爱心、知难而上有毅力、开拓进取有创意”的“五有学生”育人目标,还编写了系列化德育校本课程和与之匹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外滩教育论坛聚焦“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好老师”是让孩子幸福自己也快乐-LMLPHP

图说:中山医院副院长、援鄂医疗队领队朱畴文副教授

朱畴文 让学习真正有价值

“医学教育,三分授医理,七分授医德。医科教师就是要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传递‘医学就是要关心人’的理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说,虽然大部分时间是从医的,但他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即便是在援鄂医疗队工作期间,仍给学生们坚持讲网课。

朱畴文对于医科教师的职业有着独特的理解:“医学是一门好专业,希望大家珍惜。你可以做很多事情,而这些事情是非医学专业的人所做不到的。”“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作为你们的老师,对你们的关心也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在严格的方法论下进行研究设计,才有可能产生强有力的证据;没有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作为基础,研究意义只能流于空谈。”在课堂上,他不一定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更多时候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寻找答案。他说:“学生懂得越多,问题就越多;知识是永无止境的,自主地学习尤为重要。”

朱畴文认为,对医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专业和技术,更多的是要从日常工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去看到“人”的价值。

09-10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