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也能拥有“主刀医生”视角 上理工团队“裸眼3D”助力医学教育-LMLPHP

图说:上海理工大学宋晓燕副教授团队研发“基于裸眼3D显示的医学教育、培训与临床显示系统” 采访对象供图

手术机器人能实现精准微创,但主刀医生必须在窄小视窗一趴就是几个小时;学生难以“身临其境”观摩,复杂手术细节尽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现在这些问题有了解决方案——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宋晓燕副教授团队研发“基于裸眼3D显示的医学教育、培训与临床显示系统”,让医生、医学生人人都能自如地拥有“主刀医生”视角,更好地完成临床治疗和学习。相关产品将在第22届工博会高校展区上理工展台亮相。

裸眼3D轻松呈现“C位”视角

人眼能够看到立体图像,是因为原本左右眼捕捉到具有视差的两幅画面,能够在大脑中经过神经系统处理融合反射而获得。3D显示技术也是利用相似的原理,将图像分送给左右眼。“但通常使用的3D眼镜等方式,因过滤部分偏正光,画面显得昏暗,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且长期佩戴厚重眼镜,或固定在显示器前的一个位置,也影响了使用体验。”宋晓燕介绍说,“而我们的技术更接近大脑处理视觉信号的原理,可以让画面清晰明亮。同时,系统通过前置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定位观看者的位置,匹配画面,让裸眼3D的体验更自如舒适。系统具备分辨率高、串扰低、延时小和经济适用等多个优点。”

裸眼3D系统是上理工医工交叉成果转化的项目之一。这项技术在庄松林院士团队指导下,由上理工联合相关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实现转化,已有多年的技术沉淀。宋晓燕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加速研发互动型裸眼3D体视显微镜、裸眼3D临床手术辅助显示系统和裸眼3D教学平板电脑等用于临床辅助和教育、培训的产品。

医工交叉加速成果转化

去年,上海理工大学全面启动医工交叉,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发起成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瞄准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共同培育多学科交叉医工人才;今年两家单位又同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医疗器械创新与转化平台”。由此,从创新链到产业链,“医院-高校-研究院-企业-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闭环搭建完成,而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流动,创新与转化加速发生。宋晓燕也是这一平台的“受益者”。

“说起来,裸眼3D教学平板电脑是一款诞生于疫情的产品。得益于医工交叉平台,从创意到形成产品不到半年,而且我们的成果转化有了更接地气的新方向。”宋晓燕分享道。

去年医工交叉平台成立后,来自医院的实际临床需求涌向上理工。学校各领域科研团队跨界组队“接单”,宋晓燕参与的项目也是重点培育项目之一。“以前我们也在推动成果转化,但是单打独斗又不了解市场,远程医疗应用一直进展缓慢。”宋晓燕说,“ 平台建立后,我们与临床一线医生的交流更多了,特别是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合作,让研发方向更有针对性。”疫情前,宋晓燕团队为医院研发了用于临床的裸眼3D治疗辅助设备,疫情发生后,停课不停学,来自医院、医学院的医生、教师向宋晓燕提出需求——有没有什么方式能提升临床教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特别是临床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复杂手术案例,能否更好地利用起来,用于教学和培训?裸眼3D教学平板就这样诞生了。

配合教学视频资源和设备,同一台手术能够在不同时空让无数医学生获得“主刀医生”视角,观摩更直观真切,学习更有效率。宋晓燕副教授介绍,该系统还可以拓展到数值模拟仿真结果3D呈现、数字3D博物馆、校史馆、文化馆、网上旅游和工业内窥镜等多种领域未来搭载5G网络还能应用于中西医的远程医疗与诊断。

09-11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