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州东山古镇,你会感觉时间就此静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里是最适合的地方。

游走苏州东山古镇-LMLPHP

图说:东山美景  记者 蔡瑾 摄

位于苏州吴中洞庭东山古镇西街的响水涧,是因山势而自然形成的一条山涧,因其天然音响而得名。它的历史十分悠久,与东山古镇“同龄”。据记载:东山响水涧,上承莫厘峰和山茅峰之水,由法海坞沿山南下,折而东去,沿途汇入支流之水,故愈往下,水势愈急。涧长五里,犹如“一条素练,飘然而去”。每当雨后,山水奔涌直下,层石如齿,如漱王液;飞珠溅沫,蔚为壮观。涧中多石块砂砾,水流虽然湍急,但清澈如镜。涧水自高处来,曲折缭绕,穿村过户,为东山古镇增添了无穷的色彩。枯水季节,涧水细流轻声,显得妩媚、秀丽、温柔。响水涧两岸草木茂盛,果树密密层层。涧上筑有拱桥和平桥。石桥与碧波清流浑然一体,水景桥景,相得益彰。

溪边有不少河埠,是居民洗汏东西的地方。跨涧而立的民居,远远望去,宛如藏头露尾的画舫,江南水乡的清秀景致尽在眼前。据古镇上的老人称,在他们小时候,每年夏季山洪泄来时,在家里都能听到如万马奔腾、嘶响鸣天之声,很是壮观。

逆着走向响水涧的上游,溪水潺潺,青石小巷,古老的庭院,说不出的清幽,心旷神怡。溪水时而转入人家屋下,时而经过门前,时而又不见了……响水涧一带还保留了原来石板街的风貌,都是一水的花岗岩大石板铺设,石板下面是下水道。雨一停,东山老街石板路上的水就流干了,老话说:“东山石板街,雨后好穿绣花鞋。”

诸公井亭位于东山镇西街,建于清代。东山旧俗中,以正月上旬的“猛将会”最为热闹。东山人称猛将神为“会”,非常信奉。神因能驱蝗,且载在《大清会典》列为祭典,故代代相传,被民间供奉为“益民之神”。抬过街西梢诸公井时,抬者将神像置井圈上,略作小憩,再抬却重不能移,知神意在此受享,即就供奉诸公井上祭祀。这尊神像第一个在东山受祀,故被东山人称为“诸公井(猛将)老大”,即建亭于此。亭面阔一间3.35米,进深三间7.56米,前间和当中井间为敞开式,两侧有石坐栏供人歇息。水井在亭的正中,施八角形青石井圈。后间正面用栅与前面“中间”分隔,正中辟双扇木栅门,室内供刘猛将像。井亭结合的诸公井亭是一处集宗教、民俗、消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明清建筑。

诸公井成于明代。明嘉靖二十四年大旱,太湖涸,东山居民用水发生困难,当地父老倡议募金挖井,以解水荒。迨井建成,周围居民得益匪浅,为纪念创建父老和捐金者,命名“诸公井”,以志不忘。

在这样的老街上,泡一泡老茶馆,品一品特色的牛舌饼……随便走走便能与历史传说来一场“艳遇”。

09-15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