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5日,95岁的“人民功臣”张贵斌老人拿出1万元钱,委托国网鞍山供电公司捐给武汉用于抗击疫情,老人说:“我是一名老党员,想为抗击疫情做一点微薄的贡献。”张贵斌参加过塔山阻击战、解放武汉、解放长沙等战斗,屡立战功。如果不是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老人的事迹依旧无人知晓……
大勇无声 大爱无痕
——走进塔山阻击战英雄张贵斌的精神世界
文∣孟凡利 赵雷
战斗中,冲锋在前、九死一生,四次大功、四次小功。但他却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
转业时,他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公安、广州海关工作的机会,申请回到家乡支援建设。他说:“好机会留给战友,我在哪里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
去年9月28日,老兵张贵斌的二女儿张英,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传了父亲试穿新军装的小视频,点赞无数。
那是辽宁省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赠送给张贵斌的一套黄色军装,老人穿上后喜不自禁。当他露出身上一处处伤疤,从箱底拿出一枚枚军功章时,那段尘封的历史清晰呈现……
张贵斌在国旗下敬礼。
他就是塔山的塔和山
采访,从张贵斌向笔者展示的一枚枚军功章开始——
“这个是塔山阻击战的、这个是解放东北的、这个是解放全国的……”虽然脸上镌刻着深深的皱纹,但老人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声音洪亮。
细数这些珍贵的军功章,讲述厚重的人生经历,一个个战争故事扑面而来——
1948年,鞍山解放,家住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的张贵斌,刚结婚不久,毅然选择参加解放军,第一战就赶上塔山阻击战。
“7天6夜的战斗,打得太惨烈了,全连120多人最终只剩下我们3人……”张贵斌回忆塔山阻击战时的情景,声音哽咽了。
由于在作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荣立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和战友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也是在那一年,张贵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之后,张贵斌随部队转战南北,又多次立功。因常年作战,加上腿部旧伤复发,老人多次住院治疗后,不得不离开部队。组织上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公安局工作,但他选择了回家乡支援建设。
1954年,张贵斌回到家乡,将军功章压到箱底,从未向外人提起,就连妻子儿女、街坊四邻也只知道他是个退役老兵。
2017年,张贵斌所在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做了一期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老英雄对战功也只字未提。
直到2019年9月,国家在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张贵斌才拿出了已经残破不全的立功证书和军功章。
看到张贵斌的军功章和证书,在场的人惊讶不已。尤其是塔山阻击战那张“报功书”,泛黄的纸张边角已然破损,但上面“最近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经评定立一大功,特此报喜”的文字,却清晰记录着这位战斗英雄驰骋沙场的事迹。
“真没想到,天天和我聊天的老爷子竟然是战斗英雄,他可从来都没提过,我也是看电视才知道老爷子事迹的。”和张贵斌做了14年邻居的于浩说,现在看见老爷子从门前经过,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张贵斌说:“以前不说,因为我不觉得自己是功臣,许多战友都留在了阵地上,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英雄、是功臣啊!现在党让说,不能不说,说了也是对党的忠诚呀!”与功勋荣誉一起被张贵斌深藏心底的,是他对牺牲战友深深的思念。
2019年10月,张贵斌来到锦州辽沈战役烈士陵园,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行军礼的右手久久不愿放下。面对牺牲的战友,他泪流满面,低声呢喃:“战友啊,我来看你们了!祖国强大了,不用打仗了,你们可以含笑九泉了……”
他啥事都替大家着想
“我是一名党员,啥时候都不能忘记党的培养,都要回报党的恩情。”这是老英雄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部队转业,张贵斌主动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参加农村建设,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县农电局物资库负责人。无论岗位如何变动,他始终都有一个信念:我是党的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
张贵斌自己不怕苦,可受不得百姓吃苦。
1954年,回乡第一年,张贵斌被推选为小码头乡生产社委员。生产社刚成立,缺东少西不说,人心也不齐,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100元复员费拿出来,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带领社员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收入。可自己全家6口人一直挤在3间草房里。
“大家打心里敬佩、信服他,因为啥事他都替大伙儿着想。”50多年过去了,老邻居王素清还是满口称赞。
这种无私和担当,贯穿于张贵斌工作过的每个岗位。
1964年,张贵斌来到海城农电局西柳供电所当会计,他坚持原则、严格要求,每笔账目都清清楚楚。西柳供电所距农电局15公里,张贵斌经常骑自行车去局里办事。腿上有枪伤,骑车相当吃力,他每次都咬牙挺着,一个来回就要3个多小时。寒来暑往,6年中,为了保证资金安全,他自制了一个钱褡子,把现金捆在身上,确保万无一失。
在供电所任所长时,海城农电局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西柳供电所的电网建设和改造任务十分繁重。作为电力行业的新兵,张贵斌努力学习电工技术,很快掌握所需技能。他带领全所职工参加会战,吃住在施工现场,每天在工地上抬电杆、架线路,一个多月没有回家。
“那时候,没黑没白地干活,大家伙儿热情都很高,累是累点,可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咱心里也亮堂了。”如今,说起这些,张贵斌仍然抑制不住兴奋和激动。
再后来,张贵斌到县农电局物资库工作,主要是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列车的电杆电线变压器,靠人拉肩扛装上马车,一干就要10多天。张贵斌与同事赶着马车去车站接货,经常后半夜才到家,因为他的亲力亲为,大家伙从来没有怨言。
1978年,张贵斌离休。正值物资库扩建,海城农电局返聘张贵斌负责扩建工程。“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个良心活,大家都认为张贵斌是最合适的人选。”国网海城市供电公司负责人说,他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
鞍山公司张贵斌共产党员服务队授旗仪式在公司举行,张贵斌本人受邀参加。
一生追求清贫自乐
这是老英雄的家吗?2019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沈阳几名大学生前来探望张贵斌,他们很难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张贵斌和93岁的老伴丁凤珍住在一个车库改成的房间里,30平方米,连个厨房都没有,一日三餐,都是女儿做好送过来 。
看到一个箱柜已经用了43年,床铺因为空间狭小不得不卸掉床头。一名来自农村的女学生感慨不已:“在乡下都很少见到这种箱子了!”她一边抹泪,一边拍下照片上传互联网,还附上一句话:“这是老英雄的家,难以置信,但千真万确。旧箱柜装的不仅是衣服书籍,更是一名老兵对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秉持!”
后来,张贵斌乔迁新居了。市政府十分关心这位老英雄,决定购买一套新楼房改善他的居住条件。
相关部门在征求张贵斌意见时,老英雄却表示,附近小广场旁的那个回迁小区就行,面积不用太大。大伙儿再三劝他,最终也未能拗过他。很快,市政府在某回迁小区为张贵斌购买了一套68平方米的两居室二手房。
简衣素食,清贫自乐,对于张贵斌来说,已经内化为一种习惯。二女儿张英告诉笔者,姐弟几个从小都要干活,吃饭掉个饭粒都要捡起来。父亲一辈子俭朴,近乎吝啬,但良好的家风,让一家四代人受益匪浅。
张贵斌担任信用社负责人时,正赶上信用社招录新人,谁都觉得自家子女是近水楼台,张贵斌却向信用社推荐了别人。“咱家孩子也符合要求,但他家条件不好,更需要这个岗位。”张贵斌向妻子解释。
张贵斌的4个子女除1名是工人,其余都是普通农民。二女儿张英告诉笔者,父亲经常教育他们:“要靠自己的本事谋生。我没有能力给你们找出路,更不会用公家的权力去为你们谋私利。”
这几年,张贵斌经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住院费全额报销,可以住条件好些的医院,也可以住得长一些,可他从来都是一好转就出院。他跟子女们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资源了。”
每到阴天下雨,张贵斌的腿都会疼,老伴丁凤珍只能帮他按一按,再热敷缓解。张贵斌早已习惯了这种疼痛,他说:“那么多战友都留在了阵地上,我还活着,过上了好日子,这点痛算什么。”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杂志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