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特写|医学新生的“第一课”-LMLPHP

图说:独立是大学的第一课 记者 孙中钦 摄影

“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病苦。”在悠扬的院歌声中,800余名新生昨日作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克卿书院的一员,正式开启他们的医学之路。

最近几日,沪上医学院校迎来了2020级新生,他们中不乏高分考生、医二代甚至医三代。经历一场疫情,这批优秀学子对学医的信念更加坚定。沪上医学院在新生开学日,纷纷开出特别的思政课。

“克卿”二字,取自上海医学院创始人颜福庆先生的字。93年前,颜先生与一群爱国教师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国人自主创办的医学院……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金力将上海医学院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娓娓道来,希望新生感受先辈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贡献医者力量。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生观看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为原型创作的大师剧《清贫的牡丹》,是一项传统。但疫情防控下,舞台剧也搬上了屏幕,656名新生观看了录像。王老同科室的后辈、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许彭鹏和薛恺两位医生来到课堂,讲述那些“传承的故事”。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王振伟登上“第一课”讲台,他是上海首批市级医疗救治中医专家,曾加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把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药介入治疗“上海经验”带到武汉。“无数次换上隔离服,我们都做好准备可能不能再脱下,无数次走进病房,我都在想,这会不会就是最后一次。”他的话让在场师生感动不已。

“或许,这些类似的英雄身影曾在某一时刻烙印成你心头的坐标,指引你们进入这所校园。“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黄钢又一次回忆:把防护服当婚纱,把疫情区当蜜月地,举行不平凡“战地婚礼”的于景海校友;安装雷神山医院首台CT、安装无创呼吸机200多台的丁伟和丁锦校友;带领44名“健康小橘子”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新冠流调追踪排查志愿服务的退休教师傅向东……“上健医人“的故事,鼓励新生找准“航向”。

“国有大疫,更有大医;白衣披甲,国运所系!你们赶上了一个医者责任重逾泰山的时代,国家从来没有如此信任、如此重托又如此尊敬你们即将从事的行业。属于你们的时代已呼啸而至,相信你们绝不会辜负。”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对新生所言,当新生穿上象征身份与职业的白袍,举起右手郑重许下医学誓言时,责任与使命、理想与信念也回荡在课堂。

09-16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