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日本确立了一个目标——到2030年, 企业类和家庭类食物的浪费量要比2000年减少一半。

生活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岛国,日本人的衣食住行透露着“物尽其用”的理念。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日本却是一个粮食浪费大国:据官方估算,日本每年产生大约2759万吨食品废弃物。其中,可以食用却被扔掉的食品约643万吨,相当于人均每年浪费约51公斤。另据统计,日本去年人均粮食浪费量,高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一。

这些令人意外的数据,折射日本人消费习惯的变化。但有分析指出,日本大部分食品浪费其实出现在商品流通环节,与商家讲究食物保鲜的惯例密切相关。对此,日本社会各界不断努力,找到了一些“日本特色的妙招”。

注重传统食物教育

吃饭前,双手合十对着面前的餐食说上一句“我开动了”;吃饱后,再说一声“多谢款待”。

告别“舌尖上的浪费” | 浪费粮食成“亚洲第一”后,日本定了一个目标-LMLPHP

这个在不少日剧中都会出现的充满仪式感的画面,其实饱含深意。日本传统文化认为,食物是来自大自然的恩惠,应当善待食物,怀着感恩之心品尝。

这种理念上的传承,出现在普通家庭中,也很早就体现在学校的系统教育上。在日本的学校,“食育”——也就是食物教育,不仅是单纯的餐桌礼仪和食品营养搭配,更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孩子对环境的爱护之心,从而减少对食物及资源的浪费。

去年热门的纪录片《日本学校的午餐》,全方位地展现了日本学校的食育。片中,孩子们并不是简单的食物享用者,他们的“日常”不仅包括种菜、分配食物和清洗餐盘,还有颇有仪式感的环节——餐前介绍食材,餐后开展“剩余食物大作战”。通过介绍食材来源,孩子们得以明白“一蔬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通过剪刀石头布等孩子们自己开展的游戏,来决定由谁来“消灭”剩饭剩菜。一顿饭只有45分钟的时间,但几乎每个环节都在教育孩子要对食物充满感恩,避免浪费食物。

告别“舌尖上的浪费” | 浪费粮食成“亚洲第一”后,日本定了一个目标-LMLPHP

纪录片《日本学校的午餐》。

传统的日本料理,是另一种意义上生动的“食育”。

“看到食物,你们会想到什么?”日本料理人柿泽一氏曾在一场中日文化交流会上这样问道。片刻的寂静之后,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双手,身体带领我感知与食物的一切关联。”他说,食材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提供食材的人指尖温度如何,变化的四季赋予食材不同味道……带着感恩和珍惜的心,感知食物所蕴含的一切关联,在自己的理解下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客人。“这,便是一名合格料理人的匠心。”

告别“舌尖上的浪费” | 浪费粮食成“亚洲第一”后,日本定了一个目标-LMLPHP

传统日料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食物教育”。

日本料理在食材的选择和呈现上颇为严格,因此在这样的匠心面前,浪费餐食被视为一种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而如果能体会到食物中蕴含的“万物之缘”,在日本料理店里用餐的客人大多会在这样一种气氛中保持用餐的自律。把饭菜吃光,就是对厨师甚至是食材的最大敬意。从这个意义上说,遍布日本全国的传统料理店,都是“食物教育”的载体。

营造社会氛围

日本还在其他方面营造节约粮食的社会氛围。

在法律层面,日本政府2001年开始实施《食品循环法》,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尽量做到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2019年,《减少食物浪费促进法案》在日本众议院通过,规定政府有责任推进有关避免食物浪费的政策。

食物浪费问题十分复杂,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最终消费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大量浪费。

告别“舌尖上的浪费” | 浪费粮食成“亚洲第一”后,日本定了一个目标-LMLPHP

新的清洗技术延长了卷心菜的保质期。

事实上,日本大部分食品浪费出现在商品流通环节,这与商家习惯密切相关。日本食品流通业采取“三分之一规则”:即将食品制造日至保质期截止日这段时间均分三段,制造商和批发商必须在第一阶段交货给零售商,错过日期零售商可以拒绝收货。由于时间设定过于严格,造成大批没有质量问题的食品遭废弃。现在,日本业界开始商讨修改这一惯例。同时,日本政府呼吁消费者不要过度追求食物新鲜度,避免浪费。

告别“舌尖上的浪费” | 浪费粮食成“亚洲第一”后,日本定了一个目标-LMLPHP

日本某超市。

一些日本企业也加入到食品回收行业,将食品废弃物加工为动物饲料以实现循环再利用。

在位于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一家食物工厂,忙碌是从一早就开始的。大型集装箱不断被卡车运进来。里面装满了维持原状的吐司面包和菠萝包、刚剥掉外壳的水煮蛋和颜色鲜嫩的火腿等。“运到这里的废弃食物大部分都还可以吃。”工厂负责人高桥表示,工厂与超市和食品工厂等约180家单位签订合同,每天回收利用约35吨食品。这些废弃食物,在经过杀菌处理后,进行乳酸发酵,使之变为液态的猪饲料,第二天会被运到关东近郊的养猪场。

还有人利用数字技术,“拯救”可能会被浪费的食物。2018年,一款名叫“TABETE”(“吃掉吧”)的APP在东京等地上线,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软件里,店家可发布需要“被拯救”的信息,而消费者一旦发现合适的东西,便可线下单付款,然后再按约定时间到店里取货。这些食品一般都打折出售,价格划算。目前这一应用程序已在500多家商店得到应用,注册会员20多万人。

日本一些地方政府还想出了新点子。比如,长野县松本市发起了“3010运动”,除了呼吁市民适量点餐之外,还希望人们在吃饭开始后的30分钟内专心用餐,并在结束前10分钟再次将食物吃完。石川县金泽市政府则推出一项“光盘行动”,呼吁餐厅和酒店积极成为参与者:按照顾客需求准备小分量套餐,并在消费者点餐时建议其适量点餐。

今年5月,日本更是确立目标——到2030年, 企业类和家庭类食物的浪费量相比2000年必须减少一半。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09-20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