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第61届新民健康大讲堂走进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记者 王凯 摄
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全国有房颤患者超过1000万。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病率会越来越高,且患者卒中发生率较无房颤者增加近5倍。但是,房颤的公众知晓率低,缺乏规范化的治疗。因此,在社区设立联合门诊,有助于房颤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昨天,第61届新民健康大讲堂走进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周边居民推出“房颤:发病在心,伤害在脑”科普讲座。这也是“新民健康大讲堂进社区系列活动”的首场科普讲座。
社区一站式管理
近年来,上海不断探索分级诊疗模式,通过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搭建区域内医联体平台,使各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中心主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杜兆辉在讲座中表示,目前,中心开设了“东方医院-上钢社区房颤专病联合门诊”,中心十分重视房颤的一级预防,对高危人群尽早干预,在社区及早发现、及早识别,为有需要的患者安排预约转诊,开通到东方医院就诊的绿色通道。患者康复出院回到社区后,家庭医生还将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继续随访。
“有些居民会担心,社区会不会水平不够?片子看得懂吗?我很明确告诉大家,在社区做检查,所有的报告都可以上传到东方医院的房颤团队,由专家看片。”杜兆辉说,大众尤其是房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规范化治疗的认知、老百姓最关心的基本医疗常识和慢病自我管理能力,都可以通过专病联合门诊、家庭医生签约等进一步提高。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实践家庭医生守门人的作用,努力使签约居民从“看病难”到“绿色一站式”全程医疗保障,真正体现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捷就医的优势。
抗凝是重中之重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常务副主任、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杨兵教授说,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形成血栓,导致脑卒中,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脑中风、脑梗塞。但需要警惕的是,有部分房颤病人因为没有任何不舒服,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房颤又被称为“隐形的杀手”。
“作为常见的心内科疾病,房颤现在一般采用射频消融、左心耳封闭术等手段控制治疗。”杨兵说,虽然脑子生病“中风”了,但病根子却在心脏“左心耳”,因此治疗的时候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对血栓作根本性的预防和治疗,抗凝治疗是重中之重。
房颤时90%以上的血栓在左心耳形成,根本性的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脑卒中发生的措施就是——左心耳封堵术。在大腿根部打个针,通过微创导管将封堵伞送到左心耳封堵住开口后,就可以从源头上把房颤血栓形成的关键部位封住,从而预防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在社区房颤门诊中,杨兵发现老百姓对房颤有三种常见误区:一是不知道,二是不重视,三是不能坚持服用抗凝药物。他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更好发挥作用,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上海走在全国前列
心脑血管疾病是上海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表示,上海成立了全国首个房颤中心联盟。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统一规划所属各房颤中心建设的认证进度,更高效地推动房颤中心建设相关的培训和质控工作的执行,并进一步推动房颤中心与社区基层医院的联动,充分发挥区域联盟“示范先行,上下联动”的作用。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社主办,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办,拜耳中国、华氏大药房等支持。
首席记者 左妍
图说:扫描二维码可回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