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淮海中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华夏讲堂》第二讲《百年石库门,一片新天地》开讲,主讲人、新天地改造项目参与者周永平从项目背后的故事,探讨起如何保护利用文物建筑,如何保留城市记忆的话题。

“新天地”因何得名,又是如何改造而成?《华夏讲堂》讲述石库门往事-LMLPHP

图说:讲座现场 记者 吴旭颖 摄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大”会址纪念馆附近旧石库门街坊的改造被提上日程。最初的方案是将旧石库门全部拆除,建造现代化的高楼,但这样一来,被保留下来的“一大”会址纪念馆就会陷入高楼围成的“谷底”,与周围格格不入。另外,要拆除的区域还曾居住过许多历史名人,他们的生活印迹对于完整地呈现那段历史也有着深刻的意义。于是,项目团队改用整旧如旧的改造手法,像为树修剪枝叶一样,拆去那些各具特色的历史建筑外面的违建部分。对保留下来的、因年代久远而面目全非的石库门建筑,他们又从档案馆找来当年法国建筑师的原版图纸,按照图纸整修。“我们保留的,不仅仅是几栋旧房子,更是上海的文脉、上海的记忆。”周永平说。

“新天地”因何得名,又是如何改造而成?《华夏讲堂》讲述石库门往事-LMLPHP

图说:讲座现场 记者 吴旭颖 摄

要留住历史建筑,不仅要加强保护,更要善于经营和更新。对新天地的改造,一方面保存了石库门的历史风貌,另一方面融入了现代生活。门外是风情万种的石库门弄堂,门里是完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一步之遥,跨越几个时代,却又出人意料地和谐共处。周永平表示:“城市是不断发展的,记忆也是不断更新的。我们想保留的上海记忆,既包括历史,也包括现在。在新天地,你看得到如今的上海人是怎么生活的,也能看到上海是怎样一步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这些石库门建筑铭记着历史,也‘活’在当下。”

《华夏讲堂》由上海华夏文化创意中心与黄浦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合作举办,第三讲计划于11月开讲。

09-23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