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飘香的时节,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再度迎来了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这一舞蹈界的年度盛事。昨日,2020中国舞蹈高峰论坛暨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论坛在上海歌舞团会议室举行。与会专家们以“面向与转向:中国舞剧创作观念、道路与问题探究”为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当前舞剧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寻找答案。

叙事逻辑背后的体系构建

舞剧叙事与空间建构一直是舞剧研究的焦点之一,有专家指出:“当代作品在开拓空间叙事可能性中,可尝试借助舞美、多媒体技术,采用多种空间并置的手法,将原本舞台空间从‘舞剧叙事的场域’转变为‘舞剧叙事的构成’。”

自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发表以来,舞剧创作出现了在“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几个维度上和谐统一的“爆款”。这类作品强调中国故事、中国价值、中国形象、 中国精神“四位一体”的美学原则,某种程度上建构了中国舞剧的全新价值体系,并带动了舞剧叙事逻辑的深刻转变。但有专家也强调:“此类作品在体系化的核心舞蹈语言的深耕方面仍显不足。”

创作者与院团的角色定位

有专家对舞剧创作的外驱力与内驱力进行了深度思考。他们纷纷指出,外部环境作为作品产生的土壤,直接决定了作品成色,而编导的创作初心,个人特质以及艺术追求所构成的内驱力,也是创作优秀作品关键所在,二者达到平衡与最优化才是创作者最期望的创作状态。

作为院团,制作人、艺术监制在舞剧创作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则是绕不过的话题。文艺院团的工作以演出为中心,这就需要创作的作品“走出去”,真正面对市场,同时在艺术制作和生产过程中,积极拥抱互联网。除此之外,完善创作团队及创作条件、对创作者给予充分信任、将演员培养作为工作重心也很重要。

中国舞剧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舞剧创作存在哪些现实问题?中国舞剧于世界舞蹈乃至世界文化的意义究竟如何定义?有专家指出,中国舞剧的创作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现象,无论是自主创作还是委托创作,舞蹈艺术家们的创新能力不断更迭,而中国舞剧的特质也正在引起国际舞蹈学界的兴趣。

同时,也有与会专家表示中国舞剧发展四十余年,不少编导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比赛思维模式,即为获奖而进行舞剧创作,导致同质化作品越来越多;编导自身创新意识不够,使得作品缺乏时代特质,不能反映时代精神等问题值得探究。

如何用舞剧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面向谁去探讨中国舞剧?”与会者给出的答案是——面向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从人民的角度和服务人民大众的角度找寻出路,在正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表达。

在舞剧的走向或面向上,不仅要深度挖掘人性的内在表述,也应该立足中国性、时代性、大众性等诸多表征,舞剧艺术的灵魂只有落于中国精神,才能创造大众喜闻乐见的高峰作品。    

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才能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或许这才是中国舞剧讲好中国故事索要寻找的最好的理论支撑。

据悉,此次论坛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中国舞协理论评论委员会、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上海文广演艺

相关链接|与会专家名单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罗斌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原战友文工团艺术指导赵明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夏小虎

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舞蹈》杂志执行副总编张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于平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

中国东方歌舞团一级编导周莉亚及各地学者、嘉宾

09-27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