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出行如何防“坑”?这份“攻略”帮你应对出租车绕路、“克隆车”等问题-LMLPHP

图说:“克隆车”虽几乎绝迹,仍需严防严打 来源/记者 罗水元 摄

来自市交通委执法总队的信息显示,截止8月31日,累计查处的非法客运案件已达5541起。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如何防止假期出行不被“坑”?如果被“坑”了,该怎么办?日前,市整治非法客运联席办牵头,会同市教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在全市高校开展的整治非法客运主题宣传活动,对一些市民关心的问题给出了答案。

1、出租车刷不了公共交通卡怎么办?

现象: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包兆龙图书馆南广场举行的一个宣传活动上,来自法学院的2020级新生小吴同学就说,以前坐出租车到目的地时,出租车司机突然说计价器刷不了公共交通卡,之后便按出租车司机的要求,通过手机微信或支付宝付费。

假期出行如何防“坑”?这份“攻略”帮你应对出租车绕路、“克隆车”等问题-LMLPHP

图说:多部门联合在交通大学开展的宣传活动引起学生们强烈关注

对策:依法维权,拒付车费。

根据《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定,驾驶员如果拒绝使用公共交通卡,乘客就可以拒付车费。

不只如此的是,如果驾驶员不使用计价器,不提供出租汽车专用发票,乘客同样可以拒付车费。

而如果出租车上的公共交通卡读写器发生故障,乘客可按计价器显示金额扣除起步费后的余额支付车费。

2、出租车绕道怎么办?

现象:记者现场采访时,另一位同学小王说,他有一次坐出租车时,感觉司机在没经他同意的情况下有绕道嫌疑,但最终还是按计价器上显示的金额全额付了车费。

对策:保留证据,积极举报。

正规出租车上都装有定位系统,运行轨迹能“回放”,相关方面能根据乘客反映的上下车地点判断出司机是否真有绕道情况。而依据《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等法规,有关情况一经查实,交通执法部门就将没收驾驶员非法所得,并视情给予进一步的行政处罚:如绕道多收费用在100元以下,或未超过标准1倍以上的,行政处罚为罚款2000元;如绕道多收费用100元以上200元以下,或未超过标准1倍的,行政处罚为暂停驾驶员15天营业;如绕道多收费用200元以上或超过标准2倍的,行政处罚为吊销驾驶员出租汽车准营证。

假期出行如何防“坑”?这份“攻略”帮你应对出租车绕路、“克隆车”等问题-LMLPHP

图说:多部门领导耐心给交通大学学生答疑释惑

而乘客原来所付的车费,不但会全额退还,还会赔偿,赔偿数额一般为绕道多收费用的两三倍。

3、碰到“黑车”怎么办?

现象:有市民反映,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如城郊结合部,夜深人静、公交、地铁已停时,遇到“黑车”拉客情况。

对策:不坐“黑车”,改意约车

“黑车”司机身份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有的“黑车”聚集点有拉帮结派,安全隐患大;一旦发生意外,乘客安全难有保障。

这时,可以扬招巡游出租车,或拨打上海各大出租车叫车热线(大众:96822;强生:62580000;锦江:96961;海博:96933);也可以通过网约车平台APP线上约车。在上海,除了滴滴出行外,还有申程出行、美团出行等。其中,申程出行于今天(9月28日)正式上线,是上海市政府主导,联合上汽集团共同打造的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该平台是上海第一个由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市场开发的出租车统一平台,不但覆盖了上海所有出租车企业,还与出租车候客点联网,增设了线上线下一键叫车功能,方便老年人搭车。

4、碰到“马甲车”怎么办?

现象:有市民反映,通过网约车平台约车时,约过来的车有时“货不对版”,虽然上了车,但心里一直不安。

对策:擦亮眼睛  敢于说“不”。

假期出行如何防“坑”?这份“攻略”帮你应对出租车绕路、“克隆车”等问题-LMLPHP

图说:坐网约车需严防“马甲车”

“马甲车”的车牌、属地等信息,与网约车平台上登记不相符,但网约车平台疏于管理,或出于“野蛮生长”需要而听之任之。其实质与安全隐患,与逃避监管的“黑车”无异。

如市交通委执法总队日前查到的一辆沪ADF5976荣威牌“马甲车”。其在“阳光出行”APP上登记的车牌号只少一个字母,为沪DF5976。该“马甲车”司机接单后,竟然醉酒驾驶。

而市交通执法总队曾查处的一辆“马甲车”,多次超速、超车变道时,撞上了一辆正常作业的洒水车,使得车内三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

因此,市民通过网约车平台约车后,上车前要仔细比对包括车子外观、车牌等在内的信息。没核实前不要上车,核实中发现异样后,要敢于说“不”:既可以向网约车平台投诉,也可以向主管部门举报,举报电话为:12345、12319。

5、碰到“克隆车”怎么办?

现象:有市民询问,听说过“克隆车”,打车时不知道会不会碰到“克隆车”,如果碰到,该怎么办?

对策:明察秋毫,适时举报。

假期出行如何防“坑”?这份“攻略”帮你应对出租车绕路、“克隆车”等问题-LMLPHP

图说:各种交通违法运营行为均在严打之列

“克隆车”是外观看上去与正规出租车一样的“出租车”。这样“出租车”驾驶员,不但可能以读卡器损坏等为由拒刷公共交通卡,也可能以乘客交通卡有问题等为由“调包”乘客公共交通卡,还可能通过在车内安装“小马达”、在路上绕道等行为让乘客多付车费。对于付完车费的乘客,他们要么不给车票,要么只给“冒牌车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形,驾驶员更可能溜之大吉,令乘客难以要到抢救费、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费用。

虽然,通过“亮灯执法”、大数据比对等方式,上海的“克隆”出租车的查处量,已大幅下降(2017年712辆,2018年的342辆,2019年118辆,今年1月至7月9辆),“克隆车”几乎绝迹,但是,为安全起见,乘客还是要有防范“克隆车”的意识。

防范中,乘客上车前,最好仔细观察车子外观是否有异样——“克隆车”一般车况较差,外观较陈旧,标识较模糊;如果上车了,可以进一步看副驾驶座前方服务卡上的照片是否与驾驶员本人一致,防劫板装置背面《乘客需知》上的企业名称和车辆牌号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有“克隆车”嫌疑;如果结账时,驾驶员称不能使用上海公共交通卡付费,也有“克隆车”嫌疑。

如碰到“克隆车”,乘客除了保留有关证据外,也可以适时通过拨打110、12345等电话举报。

09-28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