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是中国民族建筑的奇葩,贵州侗族人民的鼓楼建造技术冠于广西和湖南。从江增冲鼓楼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侗家鼓楼,被称为“侗族建筑艺术的明珠”,是侗族文化最杰出的代表。1988年,增冲鼓楼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邮政部发行的《侗族建筑》邮票一套四枚,增冲鼓楼作为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登上了国家名片——纪念邮票。
图说:增冲鼓楼 来源:网络
增冲鼓楼位于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根据侗族“先建楼后立碑”的习惯,从增冲村现存的《万古传名》碑推断,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鼓楼建成之后的三百年间,曾多次维修,但主体结构至今没有大的损坏和更换,在潮湿多雨的贵州地区十分不易。
增冲鼓楼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双楼冠塔状建筑,通高21.5米,有落地柱十二根,其中金柱四根,檐柱八根,中心放射环形分布。楼身上置两层八角攒尖宝顶,俗称“楼冠”。楼冠下部及中部均施五层如意斗栱,叠加于三十二个坐斗之上。这两层斗栱,侗语称“干梗”,孔格交错,远望如蜂巢一般。檐角高翘,为鼓楼的顶端,宝顶上用圆珠陶瓷,依大小顺序串联一起,形成尖顶直指云霄。鼓楼楼身各层翘角泥塑人物鸟兽,檐板彩绘人物、花草、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鼓楼南门门楣上有“二龙戏珠”灰塑,挂“万里和风”木匾,该匾是榕江车江三宝侗寨于“道光五年”所赠,足以证明该楼历史之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