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奋斗·收获|越来越多优质学校办到家门口-LMLPHP

家门口就有优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终身教育学习点。“十三五”时期,上海教育不断迈向高标准均衡发展、高质量内涵发展、高水平特色发展、高能级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教育需求。

学前教育 统筹解决托幼供给总量

孩子入园入托牵动着政府的心,落实公益普惠的价值导向,就必须加快资源配建,优化公办资源布局与供给,统筹解决托幼供给总量。仅2019年至2021年,本市就确立了新建和改扩建90所幼儿园目标,以解决城郊结合和人口集中导入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紧张问题,保障资源供给。而且,每年新建的30所幼儿园必须配备托班,同时改扩建幼儿园有条件的需配置托班,鼓励民办幼儿园增设普惠性托班。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说,“十三五”期间,该区全面关停16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27个学前看护点、12所民办三级幼儿园,代之以的是一批公办优质园办到了居民家门口。

同样,松江区也形成了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推进路线图,2016年至2019年新开办幼儿园19所,平均班学额从2015年的33.4降至2019年的31。近几年,全区还持续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占比逐年以约5%的增幅上涨。截至目前,松江区完成了17个街镇公办园所托幼一体化布点全覆盖,现已有11个托育园完成设立审批,公民办托幼机构托班学位增加727个。

义务教育 城乡一体共享发展成果

“家门口就有最好的学校。”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姚伟介绍,该区是上海首个启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地区,首个接受督导的地区,也是首个在2019年全部完成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地区。嘉定在新建学校方面服务于全区新市镇的布局,适度超前地进行整体的区域教育规划。在办学过程中,各街镇也对学校提供了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比如,在建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时,南翔镇共投入1296.28万元,提升校舍建设标准,优化学校功能布局。

近几年,在“借力提升,做强内功”的办学理念下,嘉定区一共发展了与市区名校合作、与高校合作等7种合作模式。从新办开始就连续三年爆满的中科院实验学校,所处的是嘉定一个普通的社区,完全实现了就近入学。“不论是城郊结合部还是农村地区,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让当地老百姓能从教育中共享到嘉定发展的成果。”姚局长说。

终身教育 出门15分钟就有学习点

“人人皆学、时时皆学、处处皆学”,这样的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在申城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办在家门口的学习点,成为上海打造学习型社会的一大亮点。

金山区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居住地以自然宅基村落为主。2014年,区教育局以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的实验为契机,选择廊下镇作为实验点,依托各街镇(工业区)社区学校,创新终身教育发展路径。区教育局局长郑瑛说,村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有适合自己学习提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或开展自主学习的场所。2016年,“15分钟学习圈”建设工作逐步在全区全面推广铺开,各街镇(工业区)选择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村落宅基、居委会楼组、企事业班组、种植园、体验基地等建立学习点。学习点的规模、密度和类型不断增加,学习内容日益丰富多样,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社区教育受众面不断拓展,使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学习机会。各学习点已经成为村居民议政论事的“朋友圈”、学习生活的“聊天群”、吹拉弹唱的“大舞台”。

首席记者 王蔚

10-03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