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的《姜子牙》引起广泛关注,票房逾12亿。该片由100%中国团队打造,耗时4年,除2D版外还有lMAX版。

众所周知,电影工业化首要的是工业精度,以高度的精细营造奇幻的景观。《姜子牙》是动画片,却做到了真人电影的精度。不论姜子牙还是九尾狐,众多神仙妖怪,个个描画得纤毫毕现,栩栩如生,毫不逊色于《星球大战》系列等。据悉,制作1560天里不停地迭代(用几何画变形出动画)和修改,姜子牙就有123个修改本。为了呈现恢宏的封神世界并赋予其敦煌壁画的美术风格,采以“逐帧死磕”,用4000台电脑同时渲染,让每一帧画面都包含海量细节和动人美感。全片的特效镜头为1300个,其中高难度特效179个,中等难度特效100个,一些重点镜头打磨40-50版,单个场景打磨70版以上。用如此的工匠精神精雕细琢,难怪像姜子牙飞仙上天庭、大战九尾狐等各场戏给了观众、扑面而来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沉醉其中。

新民艺评|《姜子牙》观后:以高度的精细营造奇幻的景观-LMLPHP

图说:《姜子牙》海报 官方图

《姜子牙》在工业化方面另一个值得点赞的是流程式操作。由4位导演分工负责制作的各个环节,互相交融,实行“螺旋式迭代”。例如程腾负责三维,他曾获东京电影节动画单元特别奖,对三维和工业化流程十分熟稔;李炜则负责二维、主要是战争场面的二维。两人通力配合,把二维的设想都落实为三维呈现,结果达到了艺术品级别,而且也规避了美式和日式动画风格。

中国电影工业化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体系和标准。当下中国电影有两种不同的制作模式及其相应目标。一是制片人为中心,大投入、大明星、大营销的大制作;二是导演为中心,低成本但作者性较强的小众电影。这两者并行不悖,且绝对不能放弃后者,反而要求导演必须是全能型,既懂制作,又懂融资和营销,还必须懂衍生产品开发等。这就能确保中国电影“重工业”的商业片和“轻工业”的文艺片双翼齐飞。

电影工业的标准化,除了每个制作环节做到专业规范,还要求每一种类型片都必须有特定的创作和美学标准。外国有理论家统计,现有七百多种类型片。其实,加上各种类元素融合的复合式类型,早已有八九百种。我国近几年类型片琳琅满目,例如动作片《战狼》系列等、超级英雄片《智取威虎山》等、革命历史片《建军大业》等、体育励志片《攀登者》等、社会片《我不是药神》以及,复式叙事片《我和我的家乡》等,这些电影绝大多数是按照工业标准和类型特点制作的。至于科幻片和奇幻片,像《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可与好莱坞同类大片媲美。我建议,先把这两类片种打造出响当当的品牌来。

10-11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