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两年前,老友阿关邀我以指导教师的身份加入一个“格律诗词”群。我设计了一套线上学习课程,仿效传统“蒙学”,从对对子起步,我负责出题和点评。两年多来,这个格律群已经做了40余次作业。

十日谈 | 诗词“登高”-LMLPHP

这次作业是10月1日布置的:“词牌:渔家傲。以‘重阳’为题,不限韵。10月16日前交稿。”题目发出后有些后悔:“重阳”这个题目有点宽泛,蛮好再加“登高”二字,这样会写得集中一些。

第一个交卷的又是年过七旬、说话笃悠悠却落笔如走马的老夫子田先生:橙黄橘绿年年好,枫丹菊艳更丰貌。造化善调诸色饱,分外俏,谁言九九西风老?

吾爱秋枝霜后傲,春浓胜却绯桃闹。苍劲雄奇神采茂,向天笑,破冰融雪心颜浩。

我即刻叫好:“造化善调诸色饱”,佳句也!但也有些担心:果然没有“登高”。

远在香港的四木先生紧随其后:嘴嚼米糕登山早,身临峰顶戏飞鸟。佳节每年心不老,魂出窍,云上世外桃源好。

日月悠悠无自觉,时光漫漫空推敲。中外古今徒烦恼,识正道,人生如梦醒来笑。

我心中一喜,马上问他:“你登的是哪座山的峰顶?太平山么?”四木以一绝句回复道:“年年九月必登高,岁岁重阳人似潮。不忍太平山顶乱,独攀荒岭学逍遥。(香港是一个到处看得见山的城市)”

我与四木先生未曾谋面,他学习“格律”起步较慢,被“平仄”卡住了手脚。然一旦突破,潜能喷薄而出,奇思妙语不断。此词“嚼糕登山”,既写传统又言当下;“身临峰顶戏飞鸟”情趣无限;而“佳节每年心不老”更道出而今许多老年人“人老心不老”的常态。妙哉!

小竹的作业一改往日细腻精致、用词考究的风格:绝顶青山回首望,大江东去空军帐。四顾幽幽多抱恙。琴心怅,笑谈不觉曾年壮。

一鉴金池秋水漾,知音翰墨耘诗酿。文舞方遒归竹杖。杯无量,逍遥但作仙神相。

我连连叫好:“笑谈不觉曾年壮”,读来眼前一亮!更妙的是词的一开始作者就已站在高处,是“绝顶青山回首望”,不明言“登高”,而所见所思,都由“登高”而生。九日先生也赞道:“此首情绪连贯,有人物有真情。”各人纷纷叫好,群里“高,高,实在是高”响成一片。

其他几位的作业也佳句迭出,如余太的“家住平原江畔地,登高问古难随意”;高弟的“水远山高天杳杳,蒹葭归雁知秋早”;菱花的“佳信诉,茱萸插遍江南户”;古哥的“今去登高凝望久,夕阳也爱南山瘦”。琳琅满目。

群主小文压台:秋胜春朝真不枉,桂香二度花无两。菊静螯肥临月享。心意畅,登高追古人无恙。

齿长无需菲薄让,古稀五羖封秦相。武祖兵师尊吕尚。千秋仰,位卑吾辈犹思仿。

又引起一阵喝彩,此词妙在用典,意在尊老和老有所为,道出重阳节的另一主题。稳重的菱花说“群主典故深厚”,调皮的小于则半真半假:“仰慕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此次作业虽未明确布置,大多数作者均把眼光瞄准“重阳登高”,可见心有灵犀。我趁热打铁,搬出杜甫和黄庭坚的登高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说:“这等气势、这等胸襟才是‘登高’之绝品,真该细细领悟。学写诗词,‘登高’之台阶还有很多。”

阿关捋须赞曰:此群诸友,出新意而循古道。今日诗词“登高”,明日人生“登高”!

10-22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