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中山医院”医联体4年,徐汇区中心医院医疗水平大幅提升-LMLPHP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徐汇区中心医院加入中山-徐汇医联体4年,在葛均波院士团队的“高密度助力”下,有效带动了心血管病学科的发展,提升了心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和综合服务水平。今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主办的2020中山-徐汇葛均波院士团队工作4周年庆典暨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中国行-上海徐汇站召开。一位前来看病的老伯,得知葛均波前来参会,激动得说,“我的支架就是葛院士装的,就在家门口的徐汇医院!现在我恢复得很好!”

加入“中山医院”医联体4年,徐汇区中心医院医疗水平大幅提升-LMLPHP

图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院长周俭

徐汇区中心医院加入“中山医院大家庭”4年,葛均波及其团队定期来到徐中心心内科开展手术指导、疑难病例会诊、指导科研等。在葛均波及其团队的帮助下,徐汇区中心医院的科室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医疗业务总量明显增加,各项高难度手术常规开展,大大提高了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救治能力,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每周三中午,徐中心心内科的全体医生风雨无阻地参加中山医院牵头组织的“名院大查房”,与全国各位专家和医生共同参与病例讨论,拓宽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诊治水平。在科研方面,院士团队亲自指导、培养科研人才,在创新药物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和成绩。

82岁的陈老伯,因“缺血性心肌病”,无法耐受轻微活动,夜间无法安然睡眠,心脏超声提示心脏已经有扩大,部分心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心功能评估只有38%(正常值60%以上)。老先生慕名来到徐中心就诊,葛均波接诊。葛均波仔细研究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报告,发现患者两支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前降支和回旋支均已慢性完全性闭塞(俗称CTO病变),患者心脏的血供仅靠右冠状动脉一支血管供应,由于患者心功能较差,一旦血管再发生堵塞,那就危在旦夕了。

葛均波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推演手术过程,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后闭塞的血管再次开通,血液再次顺畅地流淌在患者的血管内,陈老伯的不适症状立刻改善了不少,生活质量好了很多。

加入“中山医院”医联体4年,徐汇区中心医院医疗水平大幅提升-LMLPHP

徐汇区中心医院执行院长朱福说,加入医联体大家庭后,徐汇区中心医院水平提升很快,在大牌专家的指导下,在中山医院的带领下,医院从普通的二级甲等医院成为上海市首批区域医疗中心,今年又荣升三级综合性医院,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专家资源下沉,也使得越来越多本区域、本市甚至外省市的患者慕名而来,很多患有复杂、高风险疾病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会上还举行了由葛均波院士带领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Xinsorb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临床应用启动仪式,以及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启动仪式。葛均波长期致力于冠状动脉疾病诊疗策略的优化与技术革新,在新型冠脉支架研发、复杂疑难冠脉疾病介入策略、复杂瓣膜病变介入手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被誉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心脏病专家之一。此次Xinsorb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就是葛均波带领研发团队突破众多关键技术壁垒,历时10年终于研发成功,并于2020年3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成功上市。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院长周俭表示,医院将继续在医联体的模式下,继续做优做强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成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疑难病转诊、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和指导等的主要载体,给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首席记者 左妍

10-23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