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朝天宫下》主演郝光,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他60岁那年,随剧组第一次走进了朝天宫的地下文物库房,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都说一座朝天宫,半部南都史,多少历史沧桑和近百年前的故宫文物南迁事件息息相关。今明两晚,由江苏大剧院出品的《朝天宫下》在上音歌剧院再现护宝传奇,谱写一曲中国知识分子为存续文脉不屈抗争的壮丽诗篇。 

一万多箱国宝如何在烽火中“绝处逢生”?《朝天宫下》再现故宫文物南迁往事-LMLPHP

图说:话剧《朝天宫下》剧照 官方图

展现知识分子风骨

话剧《朝天宫下》由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改编自自己的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作品以“九一八”烽烟骤起,北平岌岌可危为背景,紫禁城风声鹤唳,国宝何去何从?1万3千余箱国宝级文物,从北平运到南京,结果无处存放,又运抵上海。待南京朝天宫下的仓库建成,文物又运回南京存放。大幕拉开,一派紧张的气氛传递开来。

国家亡了,有复国之日。文物一毁,文化一亡,就永无复兴之望。故宫人就是秉持着这样的精神,与日寇斗智斗勇,终于使日本侵略军掠夺故宫文物的企图成为泡影,中华国宝得以保全。

郝光回忆起采风时的场景,朝天宫的地下库房里仍保留着当年运输文物的木箱,“那个结实,那种精致,放在里面的东西一定是宝贝”。木箱犹如此珍视,更况且箱中的文物呢?饰演原故宫古物所所长、青铜器专家祝同礼的郝光,一下子就找准了自己的人物感觉。

一万多箱国宝如何在烽火中“绝处逢生”?《朝天宫下》再现故宫文物南迁往事-LMLPHP

图说:话剧《朝天宫下》剧照 官方图

郝光认为,这个角色不仅是文物专家,更是一名战士,他的身上流的是热血,只要能护住国宝,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此前在南京的首演中,有观众不解台词为何慷慨激昂,章剑华解释,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是非常有骨气的,所以才能用大段的对白义正辞严地对日军的诡辩进行反击。 

仿真文物不相上下

无论是宫里的文物,还是舞台上的道具文物,都同样夺人眼球。此次为了展现这批稀世珍宝,剧组请来江苏省演艺集团的资深昆剧道具设计洪亮。洪亮特地到南京博物院查阅资料、与文物专家一起研究,制作工艺和文物修复非常相似,按比例还原当时南迁的珍贵历史文物。

一万多箱国宝如何在烽火中“绝处逢生”?《朝天宫下》再现故宫文物南迁往事-LMLPHP

图说:话剧《朝天宫下》剧照 官方图

舞台上,观众能够看到仿版画作《富春山居图》、慈禧用过的金嵌宝石碗、玉石红烧肉和翡翠白菜等。为了模拟观众在台下观看的视角,道具都比实际文物的尺寸略大一号,在灯光的烘托下,几乎是如实还原。对于这些道具的精细程度,导演蔡向亮自信满满:“我们的道具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哪怕是电影镜头也不输阵。”他透露,朝天宫的文物专家曾笑言,这些道具可以拿到市场出售了。

“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合作是手牵手,文化交流是心连心。两场演出太少了,我们希望多来上海演,能在上海演出成功,其他城市就更有信心去巡演。”章剑华说道。

10-29 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