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心理“守门员”:温暖陪伴 抚平人们受伤的心-LMLPHP

图说:陈增堂和他的团队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虽然不用像医护人员那样上前线,但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为求助者提供心理疏导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陈增堂教授利用自身专业,为社会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在心理抗“疫”战场上整整坚持了3个月。目前,随着上海一部分学生复学复课,他又马不停蹄地投身到第二战场,为广大学生消除心理负担。

每天工作十几小时

陈增堂家住杨浦区同济新村,退休前他是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先后担任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理事长、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市教委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等职务。为响应国务院“各地在原有心理援助热线的基础上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要求,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影响,春节尚未结束,陈增堂便立即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陈增堂教授积极报名参加支援武汉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以网络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向身在武汉的医务、公安、患者,以及社会大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他还参加了中国心理学会组建的全国专家服务团队,公开自己的微信号和邮箱,向有需要的咨询师提供帮助和督导。

考虑到工作的特殊性和高强度,为更专注于工作,陈增堂离开家人,独自来到另一处住所,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几个月里,速冻水饺和方便面成了他常吃的果腹之物。

疫情下的心理“守门员”:温暖陪伴 抚平人们受伤的心-LMLPHP

图说:

陈增堂为医护人员做心理疏导

为一线人员提振士气

“有些医务人员极度疲劳后亢奋到不愿下班,也有些人上了前线心里害怕想回来,甚至有奔溃到大哭的情况发生。” 陈增堂回忆道,“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及时帮助他们‘踩刹车’,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才会逐渐降下来。”

由于疫情的防控需要,武汉封城,留守在武汉的不少市民情绪不稳。抗疫初期,陈增堂的同事就接到了一位单亲妈妈的求助电话。这位女士离异,带着一个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太融洽,面临失业和疫情封城,她感到生活无望。她在电话里袒露,自己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想带着孩子一起解脱。接线的心理咨询师引导、稳定其情绪,耐心疏导求助者三个半小时,帮她重寻生活的意义。

自心理咨询热线开通后,家里小孩吵闹、对门噪声太大、找不到工作……陈增堂团队接到过很多意想不到的求助电话。他们还为出现焦虑及紧张情绪的居家隔离者提供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树立他们抗疫的信心,在防疫关键时期做好心理“守门员”。

缓解“神兽”复课焦虑

随着初三、高三年级返校开学,为防止“疑病症”“焦虑症”在学生间滋生,陈增堂立刻转战第二场战役——开学“战疫课”。

陈增堂首先发动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同仁,针对做好“大学生安心和校园安定”工作,他迅速动员协会力量发出《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倡议书》,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了《上海大学生疫情应激心理自助手册》和《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工作指南》。同时,他还发动各级专家撰写了百余篇抗疫科普文章向高校师生和社会推送。

疫情好转,但社会情绪和公众心理的平复仍需要时间。除了做好硬件防护措施,心理“防疫”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市民增强心理防疫免疫力,陈增堂和他的同事们为之努力着。

05-14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