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熊育群撰写的十余万字的长篇纪实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在今天出版的《收获》杂志长篇专号2020春卷上,作为头条首发。在上海市作家协会的研讨会上,熊育群说:“非典时,我写过关于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2017年后又写了他。在我看来,他就是历史。”这本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写就,又花费同等时间一遍遍修改、一次次变化的作品,钟南山的评价是,“写得特别细。”
图说:《钟南山:苍生在上》今天首发 网络图
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地球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场世界性灾难面前,中国记住了一位耄耋老人。《钟南山:苍生在上》以六个独立而又相连的章节,两场相隔12年的观察与采写,从钟南山家庭成长环境,到他的求学之路、爱情与婚姻、医学追求……从最普通平凡的日子到充满起伏的人生命运,在时代变迁与复杂严峻疫情的广阔背景中,以大量翔实丰富的细节,刻画出了一个立体又真实的人物形象。
这是熊育群多年写作生涯中屈指可数的非虚构写作,也是最为辛苦的一次,“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大都是凌晨二点才上床。我从来没有这么辛苦过。现在用脑久了,还有后遗症。”
图说:熊育群说这是他最辛苦的一次 网络图
熬时间只是一个方面,最麻烦的是熊育群要写的是正在进行中的事情,它时时都在变化之中,熊育群不得不天天关注新闻,搜索信息,“我不想放过任何细节。《钟南山:苍天在上》把钟南山放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来写,是想通过写钟南山把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写出来,毕竟这是人类历史很重要的事件。”
图说:钟南山 网络图
在国内众多希望发表这部作品的杂志里,熊育群对《收获》杂志情有独钟。杂志负责人提出,作家没有醉心于去收集八卦和简单讲故事,而是尽可能多层次、多侧面地去展现钟南山作为医务人员的典范、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其丰富斑斓的精神世界。钟南山院士紧蹙的眉头镌刻的是民族的记忆,他貌似平淡简洁的话承载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文学应该表现时代、应该表现民生。编辑钟红明认为,熊育明把医者担责和对病人的大仁大爱放在成长生态和现在进行时态进行描述,所以他的笔墨非常有感情,以描写景物为例,在《苍生在上》中,所有的景物描写就已经带上了作者的感情。
图说:编辑钟红明和作者熊育明 官方图
评论家王尧把这次的作品出版认作是一个文学事件,也是一个超越文学的社会事件,因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写了一个传说,写了一个这样重要的人物,“把我们久违的崇高感写好,又感到作家作为知识分子的写作,他写钟南山也是写自己。”
远道而来的评论家潘凯雄也认为,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的时候,文学必须在场,不能缺席,而且是要高质量的在场。非虚构不是第一次,但这么近距离对国家重大的历史事件发出自己的声音,呈现自己的立场这是第一次。
熊育群在新书后记中这样写道: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他活着就是一个历史人物了。写作者有责任记录他、写好他。他的所作所为,将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他的出现,是我们时代的幸运!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