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11月1日零时正式启动,持续至12月10日,随后开展普查数据处理、汇总等工作,2021年对外发布主要数据公报。此次普查新增了“公民身份号码”作为普查内容,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应用于普查全流程中,成为保护公民隐私的屏障。

人口普查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每次全国人口普查都受到高度重视。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后,各方为正式启动做了充分准备。

为消除居民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此次采取多项技术措施保护公民隐私。在保护标准方面,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全面采用电子化登记,所采集数据则是实时上传至处理中心并全程加密,保证公民个人信息不在互联网通道泄露。有关方面考虑很周到,充分利用了技术保障手段。同时还有法规提供保障,《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四条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应当依法予以保密;第三十五条规定,泄露或者向他人提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技术和制度的双重保障,应该可以消除居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相信绝大多数居民面对人口普查时,能够打消顾虑积极配合人口普查。这对于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十分重要。

此外,还应最大限度消除居民对其他方面的顾虑。比如人口普查内容中包括住房情况,有人担心“查房”是要收房产税。国家统计局最近辟谣时指出,“查房”的目的是为了查准人口,住房信息登记的重点是要了解人口的居住状况、生活设施、房租水平等,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前民生问题。

也就是说,既要充分汲取以前人口普查中不配合普查工作的经验教训,也要对当前背景下有可能出现的消极现象予以充分估计。不仅要打消居民对人口普查内容的种种顾虑,还要讲清楚每项普查内容带来的好处,以争取得到绝大多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第七次人口普查才能高质量完成。

无论是此次人口普查主管部门,还是各地入户普查人员,尤其要向普查对象讲清楚一点:所有普查内容只作为制定和完善人口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宏观决策依据。要让居民相信,人口普查信息不会被“挪用”至其他无关的领域,才有望打消某些居民对人口普查工作的顾虑。

在公民个人信息频繁泄露的今天,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所采取的多种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其价值不仅在于确保此次普查的质量,对其他部门、其他企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也具有借鉴意义。如果相关工作中每个信息采集方都能高标准安全管理,实时加密上传信息,居民个人信息泄露现象将可望大幅减少。

11-03 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