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开挖施工现场游来了一头鲸,工人们设法用卡车把它运到芦潮港码头,慢慢放回大海。那头鲸频频回头,很是神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滴水湖的名字就定这样下来了

2002

临港新城建设开局

临港,临深水港而建。2002年6月,在滴水湖开挖现场,第一股沙流从排吸管喷涌而出,标志着作为深水港建设配套的上海临港新城开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2003年10月,滴水湖开挖工程全面竣工,改变了浦东新区没有大型湖泊的历史。如今,高起点规划的临港新城已成宜业宜家的生态之城、未来之城。

浦东 从来弄潮儿|一头鲸与滴水湖的情缘-LMLPHP

图说:滴水湖

“最初根本没有城,我们今天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叶金龙的办公室里,有一面窗户正对着辽阔无垠的东海,光线好的时候,向外眺望,甚至能看见远处的洋山岛。

叶金龙曾担任临港管委会政策法规处处长、综合计划处处长、企业服务办主任、经济贸易办主任等职,参与过有关南汇区和临港地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及相关政策制度研究。2017年退休以后,他并没有赋闲在家,而是奔波在为“新临港人”讲述开发历史的路上。

十几年前,叶金龙和临港的故事,就从“潮来一片水,潮去一片泥”的滩涂上展开。2002年,随着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启动,作为深水港建设的配套,上海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拉开序幕。由于叶金龙参与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前期建设,又熟悉南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被借调到市里参与临港筹划工作。

“洋山岛上我去过很多次。当时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开发建设难度大,工人们把一艘万吨轮船改造成宿舍和食堂。到了冬天,海上温度低,寒风呼啸,工人穿着胶鞋裤,站在水里,特别冷。”

“开挖滴水湖的位置是在泥滩上,潮来一片水,潮去一片泥。当时我们租了两条大型的船舶,一边用水冲泥沙,一边把泥浆吸起来。”

“之前管委会办公楼是在南芦公路美芦苑,晚上值班时,大家就伴着蛙鸣声入睡,清晨被雄鸡报晓声叫醒。记得有一天清晨,我们突然听见汽车轰鸣声,跑出来一看,浩浩荡荡的集装箱车行驶在S2公路上,排队驶入集装箱中心站,大家非常兴奋。”

……

如今,这位双鬓泛白的老开发者,聊起临港新城建设初期的往事,不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说,自己以前是拎着电脑到处走,向别人描绘临港的未来。如今又回到滴水湖畔,向后来者倾诉临港的过去。

浦东 从来弄潮儿|一头鲸与滴水湖的情缘-LMLPHP

图说:叶金龙曾担任临港新城管委会综合计划、政策法规、经济贸易等部门负责人 记者 陈梦泽/摄

从穿着胶鞋裤开发建设洋山岛的工人,到筹划临港总体规划的领导班子,叶金龙记得每个和自己青春有关、和临港有关的人。“开车的时候,经过一幢厂房、一座桥、一处地标,我都不由自主地想起它们诞生的故事。”

叶金龙告诉记者,筹划临港新城总体规划时曾邀请16家国际知名公司来做设计方案。在光大会展中心,他和设计师们一起聊天,探讨能否规划一个大湖,或者一串湖,形成良好的生态和旅游观光环境。后来方案评比认证时,德国GMP公司给出的方案让人眼前一亮:一滴水从天而降,落入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水滴落处形成湖面,形状呈圆形。“大家都觉得,这个设计最有新意,也最符合海港城市的特点。”

湖的方案做好了,该取什么名字呢?当时叫什么的都有,众人拿不定主意。有一天,一头鲸突然游到施工现场。工人就用一张很大的油毡布,里面放点水,把鲸包裹起来,用卡车运到芦潮港码头,把它慢慢放到大海里。鲸频频回头,很是神奇。“当时在现场看到这一幕,大家非常感动。后来就决定取名叫‘滴水湖’,既与设计方案相符,也寓意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叶金龙说。

从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挖,到2003年10月全面竣工,滴水湖建成后改变了浦东新区没有大型湖泊的历史,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景观人工湖,不仅发挥着防洪排涝、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更成为临港新片区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

如今,滴水湖畔游人如织,许多人感慨临港风景如画、生态宜人。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搬到临港居住。在叶金龙看来,这都得益于开发建设者们“一张蓝图干到底”,最终在滩涂上建起一座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临港是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一湖、四涟、七射’的蛛网式水系形成防汛挡潮、引排自如,滴水湖不害怕下雨。”“这里旅游资源丰富,上海天文馆、海昌海洋公园、航海博物馆……”“临港还是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真正实现了产业区和城区的融合。”

聊起生活工作在临港的好处,叶金龙话匣子就关不住了。他说,“作为参与其中的建设者、见证者,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为一份伟大事业作贡献,我感到很自豪。”

11-12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