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属于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正在上海展出的莫奈油画《日出·印象》,在它诞生的148年前,也绝对属于大家都看不懂的当代艺术,它不画具象,只画大概印象,莫奈在当时的破圈姿态,也许跟现在的艺术家把各种建筑材料堆到画布上一样。
在Art021展厅里,我发现陈逸飞的画挂在那里,犹如老派绅士走进了迪厅。有人戏说,中国中老年观众的欣赏极限,到毕加索为止,而年轻人的欣赏口味,则从毕加索开始。假如一定要做到美美与共的话,目前来讲,大概也只有西方印象派了。
图说:ART 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记者 郭新洋 摄
不能欣赏当代艺术不是错,毕竟,当代艺术能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还需要时间的淘洗。对于自己不习惯的东西,走远点也是一种姿态。
不过,对于买画就是博未来的买家来说,未来的大师,应该已经出现在博览会场子里了,但究竟是谁,还需要时间仔细排查,这个排查过程,能让买家极度兴奋,也能让相当一部分人发出浩叹。
那么,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在欣赏口味上的分野能不能被打破呢?
年轻藏家代表着收藏界的未来,透过西岸博览会和Art021,我们看到未来已来,而且“来势汹汹”。对于这些具有国际眼光的年轻人来说,经过光怪陆离的当代艺术的刺激,并且从观念上接受了艺术就是不断打破传统,很自然,他们就会远离因循守旧的传统艺术。
不过,年轻人将来总要成熟,其心态和欣赏口味肯定会发生变化,也大概率会变得更加宽泛。
值得肯定的是,经过这些年当代艺术推手们的不断努力,欣赏更具国际语言的当代艺术已然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经过这种生活方式培训出来的欣赏眼光,当然不会再局限于程式化太强的传统艺术。但是传统艺术中的经典,也终究依然会在未来的某个地方,等着现在的年轻人。
博览会上爆棚的人气,对画廊和艺术家也有巨大的触动。从商业上说,画廊和艺术家很难漠视市场潮流。年轻人必将成为收藏界的主流,从这个角度观察,未来,其实已经基本挑明了姿态。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艺术家、爱好者、藏家或者画廊机构来讲,势必会在传统和当代的分野当中,继续撕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