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发出2小时,700余上图讲座的名额预约一空,现场工作人员准备的百余本图书也在讲座开始前售罄——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王石,退休后依然拥有一众拥趸。昨天,因长期运动无一丝赘肉的王石亮相上图,携个人著作《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与上海观众谈个人之变。
图说:王石携个人著作《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亮相上图
放慢脚步,准备了十年
疫情期间,很多人都问王石,为什么在特殊时期反而活跃了。王石的答案是,疫情期间的人生节奏,他提前准备了十年。
1951年出生的王石,自述很多人生转变,都是57岁之后发生的。在2008年以前,王石还是那个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的企业家,他有强烈的征服欲和表现欲,喜欢冒险和挑战,甚至愿意冒着死亡的危险证明“我能,你不能”。
为王石作序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如此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反思,通常从低谷开始。2008年是王石的人生转折点,“拐点论”和“捐款门”事件,让他进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王石开始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从60岁开始,王石相继去了哈佛、建桥、牛津和希伯来大学游学,做访问学者。他是补课去了。原本,他的学习计划只有三年,真正到了哈佛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还是浮躁了一点,最终,这份学习计划延长到了十年,如今还在继续。
图说:王石
告别个人英雄主义
在讲座的开头,王石特意播放了一段他和朋友一起划赛艇的视频,有律师、小提琴家、网络安全专家等各行各业的人士。为什么要放一段看似无关紧要的视频?王石解释,以前说起他,大家总觉得他是个传奇人物,总是能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但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自我的突破,改变可能发生在台下的任何一个人身上。
疫情期间,他攀上了深圳最高的梧桐山,山顶之上,他发誓要在一年内将深圳十峰都拿下。下山后,他改了主意,决定缩短至一个月。第二天,他将时间缩短到了一个星期。最终,他不但完成,还带着企业家、老师、普通职工一起完成了这个目标,内容也不只是爬山,还包括每天5公里跑步和10公里赛艇。
“在大家心目中,我是个人英雄主义,敢做敢闯,疫情后我觉得我追求的价值不是怎么显摆自己,而是如何和大家一起往前走。”王石说道。
图说:王石
年轻人,我不是你们的榜样
王石习惯了一个人出差,最近,他才勉强接受了助理的跟随,被说服的理由是,这个年纪了,该有个人来照顾照顾。可事实是,王石健步如飞,猛一回头,才发现助理拎着行李在后面走得相当吃力,他哭笑不得:“这是谁照顾谁啊?”
12公斤重的双肩包,是他每天的标配,一方面是为负重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塑形。包里60%是书籍,一下装个五六本用于旅途阅读,再多就是为了配重。说这些不是为了给自己打造自律人设,“不要觉得我非常自律,没那么回事”,王石索性给自己揭老底。他的人生,从来就没有长远规划,人生30岁前给他的选择几乎没有,没有选择,又怎么做规划?之所以能走这么远,只是因为坚守着一些自己的底线。
“当你45岁以后,就要做好即将老去的心理准备,这样等你真正到老年后,你就会进入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王石这样谈岁月的逝去。虽然揣着一肚子阅历和经验,王石却并不认为自己可以当年轻人的榜样。90后、00后的成长环境早已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更敏捷,更适应未来,反而是王石要向年轻一代学习。
正如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所言,王石总是在寻找新的领域去征服。33岁创立万科,66岁退出万科后他又重新出发,这两个时间节点,恰好把王石的人生分成三个33年。在人生第三阶段开始的时候,他一方面为自己过去十年的内心成长之路感到喜悦,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的改变才刚刚开始。个人的现代化40年之外,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40年,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好奇着,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