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地政府采购电子化进程明显提速。政府采购电子化不仅使采购效率得到较大程度提高,给企业带来便利,还可以推动政府采购流程更加规范透明,有助于解决人为因素干预带来的价格乱象问题。接下来,应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大探索力度,进一步提升电子化采购的综合效能。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挑战,各地政府采购电子化进程明显提速:内蒙古全面启用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系统,辽宁推广政府采购电子评审,湖北政府采购实现全程电子化,陕西启动电子卖场“全省一张网”建设……“网”速升级能给政府采购带来什么,如何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电子化质量?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和行业人士。
需求上涨推动改革提速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当然希望少跑腿多办事。”作为跟政府采购打了多年交道的营销专家,驼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营销常务副总裁常省委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心声。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采购环节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比如提交材料及资质证明、竞价、评审打分、签合同等。
政府采购“网”速升级离不开政策的有力驱动。2019年7月份,财政部在《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积极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和电子卖场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政府采购电子化改革注入更多动力。在湖北,省政府采购电子平台今年9月份完成了升级改造,实现了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6种政府采购方式的全流程电子化,相关资料无纸化并能“一键归档”。
在辽宁,政府采购电子评审减轻了供应商印刷、封装制作纸质文件,以及代理机构拆封、保存文件等多方面负担,预计将帮助全省企业每年节约交易成本近500万元。在广西,仅通过网上超市采购,就使办公设备采购时长从原来的平均3个工作日(不含发货及验收时间)缩短到1个小时以内。
“各地加速探索和布局数字化采购反映出地方近年来在这方面不断上涨的需求,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更加积极的改革动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与创新研究所所长于安告诉记者,数字化采购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字技术、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精准高效地应用于政府采购,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很有意义的改革方向。
政府采购更加开放透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政府采购与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章辉表示,电子化采购是指在整个政府采购周期(包括采购需求评估、选择供应商、合同管理,以及后续监督或采购绩效评价的全过程)中利用电子技术来更换或重新设计传统纸质采购流程。
“电子化采购的信息优势,不仅可以使采购效率得到较大程度提高,也有利于监控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进而增强政府采购运行的开放、透明和公众信赖。”章辉表示。
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除了给企业带来便利之外,政府采购电子化还可以推动政府采购流程更加规范透明,有助于解决人为因素干预带来的价格乱象问题。比如,不少地方改变了原来定点(协议)采购线下交易的采购模式,实现采购过程和交易结果的网上留痕,让采购流程更规范、竞争更充分、信息更透明。还有一些地方在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建设中对供应商库实行广泛入驻制,为更多企业提供了参与机会。
福建依托互联网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推进电子化监督,实现交易全过程电子化留痕,强化对交易活动的动态监督和预警。同时,该平台还综合运用信息系统控制、大数据分析、信用评价、监督检查、信息公开等管理方式加强监管,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当然,政府采购电子化依然面临一些难点。“如何将数字化进一步覆盖政府采购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包括合同订立及履行、信用评价、资金支付等,是当前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于安认为,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更新迭代,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怎样能更有效应用这些新技术、新模式,加速从基础的电子化向更加智能的数字化转型,也是一个难点。
面对各地加速建设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企业尤其是跨区域经营活动较多的企业也产生了更多需求。“目前各地都建了不少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希望各平台能够更好实现互联互通,不断优化机制和规则,更精准地识别出优势企业和产品,切实保护企业积极性和创新力。”常省委说。
前景广阔仍需合力攻关
面对难题和挑战,政府采购电子化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对此,专家们给出了多方面建议——
“数字化采购能够极大改善政府采购质量,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助推力。”于安表示,在当前数字化政府采购过程中有四个重要着力点:一是要借力数字化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二是要强化用户反馈机制和结果导向,在推动数字化采购过程中应始终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三是进一步加大数据分析应用力度,更好反映市场供给能力和竞争现状,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质量;四是通过数字化进一步提升简易采购和小型采购的质效。
章辉认为,应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做好政府采购技术标准、业务标准和交易规则的统一工作,健全完善基础数据平台,便于政府采购信息的互认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增强配套支撑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应实现电子采购系统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政府采购信息与商业注册、税务登记、政府预算以及社会保险等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章辉说,还应逐步打破电子卖场的区域限制,做好平台建设,真正实现采购信息、评审、合同签订、履约验收、资金支付等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
各地也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不断加大探索力度,进一步提升电子化采购的综合效能。比如,今年9月份,为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河北公开征集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入驻河北省政府采购网上商城,企业可通过做出相关书面承诺、自我符合性声明的方式申请入驻,公平公开参与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竞争。
有些地方还在政府采购电子化过程中引入金融“活水”。如浙江鼓励各金融机构与政采云平台合作,利用平台的业务协同和数据集合优势,积极开展“政采贷”、履约保函等金融服务。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截至今年8月初,共有4000多家供应商借力该平台申请“政采贷”,完成授信近4.5亿元。
政府采购电子化应更加注重“花钱必问效”。“应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探索利用电子化采购系统的信息优势,来实现对政府采购项目绩效评价全覆盖。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逐步提升政府采购电子化的效能。”章辉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