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水田觅新声,“百川奖”11部作品彰显年轻一代对民乐创作的最新思考-LMLPHP

12月8日晚,第九届“百川奖”作曲比赛决赛暨颁奖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上演。指挥家高健带领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和民乐系师生,共同演绎国内外11位优秀青年作曲家的决赛作品。

经过激烈的角逐,11部作品按照抽签顺序依次演绎,评委会评委打分并当场产生评选结果: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刘欢的作品《竹林与水田》最终拔得头筹。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毛宇昂《一念》和上海音乐学院孟思聪的《疏影不开的冬天》荣获二等奖。文子洋(中央音乐学院)的《流影》、姚雨霁(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的《楚山孤II》和毛宇轩(中央音乐学院)的《黑风》获三等奖。

竹林水田觅新声,“百川奖”11部作品彰显年轻一代对民乐创作的最新思考-LMLPHP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于今年6月举办的“百川奖”延期至今举办,但丝毫不影响参赛作曲家和听众对“百川奖”决赛音乐会的热情。截止到今年7月,“百川奖”组委会共收到全球93部作品的投稿,经过第一轮初评,产生了11部决赛作品。决赛音乐会当晚,贺绿汀音乐厅座无虚席,同时也采用线上直播平台进行直播。

今年百川奖延续为笛子、箫、琵琶、二胡、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九件乐器创作,民乐和西洋乐结合的方式,对作曲家融合不同的声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结合民乐和现代技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比赛考验的是参赛者如何用民乐和西洋乐器结合的室内乐编制表达当代话语,表达年轻一代作曲家对“民族”、对民乐,以及对当今时代的思考和“自我”的追寻。

竹林水田觅新声,“百川奖”11部作品彰显年轻一代对民乐创作的最新思考-LMLPHP

对于这一“命题作文”,11部作品都给出了自己的解答。比如《竹林与水田》的灵感来自吴冠中的同名画作。作曲者用流动的琵琶声,模拟画中竹林里的水田,形成柔软又缠绵的音响。而弦乐器泛音的运用、钢琴的音块与单音构成的如水墨般的渲染,则用音乐模拟画中点、线、块、面、黑白、色彩等丰富细腻的变化。

竹林水田觅新声,“百川奖”11部作品彰显年轻一代对民乐创作的最新思考-LMLPHP

在本届百川奖评委看来,年轻的参赛者们纷纷从细处着眼,用音色探索纹理脉络、编织质地,呈现诗歌、文学和画的意蕴。在音乐语言上,他们尝试挖掘民族乐器新的声音色彩,与西洋乐器进行融合或抗衡,并且关注声音与颜色、空间、光线之间的关联,进行着或具象或抽象的表达。不过评委也指出,这些声音是否真正“言之有物”,以及如何控制民乐与西洋乐器声音之间的平衡,使其更具自然气韵,都是年轻一代需要在他们未来的创作中继续思考的问题。

竹林水田觅新声,“百川奖”11部作品彰显年轻一代对民乐创作的最新思考-LMLPHP

正如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院长对“百川奖”的寄语——“纳百川之气象,和时代之韵律”,“百川奖”也正在时代的声音中纳百川、汇英才,为中国音乐的美好未来积淀新人与新作。

图片:上海音乐学院

12-09 14:58